淝水之战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之战其实是出现在公元383年,这场战争是前秦讨伐东晋的一次战役,当时的前行已经统一了北方的各个政权,于是向南进攻向东晋发起了侵略战争而淝水之战就是这两个国家对峙的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当时前秦出兵,双方就是在淝水的这个位置交战的,当时的这个淝水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寿县,准确的位置是在东南方。当然这次战役是以东晋的胜利而告终,当时的东晋只是8万兵力,但是却战胜了前秦的军队80万,所以在历史上这次战役是很有名气的,是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
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
战争背景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
淮河简介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的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洪泽湖下游有入江水道和入海水道两条水道,洪泽湖至三江营为入江水道,长150公里;洪泽湖入海水道为苏北灌溉总渠,近十多年来淮河之水大多经洪泽湖入苏北灌溉总渠在江苏滨海入海,故三江营为淮河入江门户,滨海为淮河入海门户。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30万余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