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夏夜,蛙声阵阵,萤火点点。每当夜幕降临,顽皮的孩子们从河里游泳回来,擦干身子,上岸换上白天晾晒的留有太阳香味的衣裤,吃了晚饭,搬出小凳子,拿着蒲扇,到大树底下乘凉去了。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听大人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讲“山海经”。
纳凉的人,尤其是孩子,最喜欢听故事。这时候,识字的、文化水平高的人,就会搬弄些书本上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武松打虎,孙二娘开店啦,还有七侠五义、包公啦,仿佛就是说书先生,让听的人不由得不全神贯注。
而小孩子们呢,最喜欢听“鬼故事”。哪里有人讲鬼故事,就往哪里钻,但听到特别恐怖处,有时不敢听下去,只得心有不甘地悄悄溜了。你看,这张苏州夏天纳凉听故事的老照片,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刻了。
相关说明
纳凉,汉语词汇,拼音是nà liáng,释义是乘凉,指为避热而在阴凉处歇息。
陈从周《说“屏”》:“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王统照《搅天风雪梦牢骚》:“若在夏天,虽是晚上由那里经过,还可与纳凉的农人们相谈。”
《说树》吴冠中:“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角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