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庙祭祀体系中,最初的“十哲”源自《论语》中的弟子,包括德行出众的颜渊、闵子骞等,以及擅长言语的宰我、子贡等。后来,颜子颜渊被追加为配享,曾子加入后,关于补上朱熹或子张的争议,最终确定了子张和有若,使得“十哲”扩增为“十二哲”。
闵损,以孝闻名,有“鞭打芦花”的故事,被追赠为“费侯”等,唐玄宗时被列为“十哲”之一,乾隆年间成为“十二哲”之一。冉雍,虽出身微贱,但德行出众,孔子赞其“南面”有才,被定为“十二哲”之一。
子贡,被誉为儒商鼻祖,以其口才和商业成就闻名,他在外交和商业活动中表现出色,被追封为“十二哲”之一。子路,以勇敢正直著称,孔子称其“冠不免”,唐宋两朝追封为“卫侯”等,乾隆年间列入“十二哲”。
有子子有,以强记好古著称,其孝悌思想影响深远,被追封为“汴伯”,乾隆年间升为“十二哲”。冉耕以德惠民,孔子赞誉其为“郓候”等,也被列入“十二哲”。
朱熹,南宋理学大师,编纂“四书”,对儒家学说影响深远,清代被升为“十二哲”之一,是唯一非孔子弟子的配享者。
“十二哲”的故事和贡献,体现了儒家的道德典范和学术影响力,他们的言行被后人尊崇并传承至今。
扩展资料
四配即是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十哲」是根据《论语》「从我于陈蔡间」一章中的弟子而名,计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