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作为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之一,其独特的硬打硬进风格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发源于山西太谷,以其强大的功力和变幻多端的打法而闻名。形意拳强调“形意”,注重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拘泥于外形,更追求内心的真意。
自清初以来,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广泛传播,培养出众多高手。1914年,形意拳家郝恩光东渡日本教授留日学生,将形意拳带出国门。新中国成立后,形意拳成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得到广泛开展。在海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也有形意拳的传习,形成了专门的团体和刊物。
形意拳的拳法分为五行拳(劈、蹦、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骀、鹰、熊),其基本桩法为三体式。各地形意拳风格各异,如河北一带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山西流传的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一带的拳势勇猛、气势雄厚。
拳术起源可追溯至清初山西姬际可,他从少林寺学习心意把,精通六合枪法,后得岳武穆拳谱,将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心意把,创出形意拳。姬际可门下分化出不同的派系,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现代形意拳由河北深州李洛能从山西戴氏心意拳发展而来,并加以定名。其特点包括简洁朴实的动作、严密紧凑的节奏、沉着稳健的身姿、快速完整的技巧等。形意拳强调“六合”,要求动作上身、手脚齐到,一寸为先。八要原则包括顶、扣、圆、敏、抱、垂、曲、挺,以保证身体姿势正确舒展。
形意拳包含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强调战斗意识。战术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先发制人。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形意拳主张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法并用,注重虚实结合,相机而行,不拘泥于成法。
在技击理论方面,形意拳有“六方之妙”原则,包括工、顺、勇、疾、狠、真,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形意拳注重力量训练,分为明劲、暗劲和化劲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刚柔相济、精神贯注。
形意拳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适合不同体质的人群参与锻炼。近年来,形意拳在医疗体育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技击价值、健身价值和表演价值被广泛认识,学练者遍布全国,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利。
初学者在学练形意拳时,易犯“十病”,包括歪头缩颈、张口吐舌、左右歪斜、挺胸吐腹、出拳直臂、肛门不提、胸腹暴露、突臀挺胯、腕成死弯、虚实不分等。纠正和克服这些毛病对于提升形意拳技艺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布学宽1876年一1971年)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家,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山西分会委员,太谷县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委员、武术协会主席。布老一生致力于武术教学,德高艺精,桃李芬芳,在形意拳坛上形成了一支较大的流派,誉满国中,声播海外,为弘扬中华武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