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去买物品都是用竹蓝装,篮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只能装木和金,更不会盛土,所以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
“东西”二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买东西一词则通常是对具体物体的总称。
在中国古代,最早人们买什么就称买什么,并没有“买东西”这个词儿。据说,买东西的叫法源自宋代理学家朱熹,他觉得买什么说起来既感到别扭又不方便。
我国古代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京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
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以致被古人忽视。而木(植物)和金(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
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联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
扩展资料:
有一次,朱熹去拜访好朋友盛温如,适逢盛手挎篮子上街。朱问:“此刻你欲何往?”盛答:“上街买东西。”
“买东西?”朱熹很奇怪,又问:“那么南北也可以买吗?”盛曰:“不可,我这篮子只装得金类木类,水类火类是装不得的。”
朱熹听罢连连点头。他想,古代的木金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五方”是一一对应的,东方属木、西方是金,属金属木的物质用篮子能够装下。
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之类篮子当然无法去盛。因此,他提出将买什么统称为“买东西”。
不过,这种说法开始不仅不为人们接受,而且还觉得有些可笑,但由于这个代称确实方便,渐渐沿用成习。
此外,通常用来骂人的话“不是东西”也是缘于五行五方,说某人不是东西那就是南北啊,亦即是说这个人像水火一样无情无义。
其实这只是目前流行的一种解释,至于为何叫买东西,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在隋唐时期,坊市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对于营业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甚至于连交易的地点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管理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
当时的商贾从各地而来,按照规定聚集于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如果长安城的市民要去交易,只能去东市和西市,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购物称之为“买东西”。
这和我国商业发展的轨迹基本符合,成为目前普遍接受的一个说法。而朱熹的五行说法,目前来看只是一种玄学的延伸,不怎么靠谱。
参考资料:人民网-“买东西”为何不称“买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