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产业园区位于中国沧州市东北部,地处渤海湾西岸,地理坐标北纬38°23′35〃至38°33′44〃,东经117°18′5〃至117°33′17〃。园区属于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开放区,被黄骅市三面包围,南邻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捷农场)。园区距北京约200公里,天津约90公里,天津港约80公里,沧州约50公里,黄骅市约10公里,中捷约10公里,黄骅港约40公里。园区总面积为2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8960公顷(约13.4万亩),常住人口约为4.7万人,其中汉族占比99.6%,有回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
园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南部临近南滕公路和石黄高速,北部依托歧河公路,东部连接海防公路和沿海高速,西部则与205国道、津汕高速和黄万铁路贯穿全境。园区临近渤海湾,交通十分便捷。
园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接近渤海湾,带有海洋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2.1℃,无霜期为194天,年日照时数为2810小时,年降水量为625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园区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工业用盐和丰富的地热资源。该区是大港油田的核心区域,大港油田采油二厂驻扎于此。园区14.7万亩的湿地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于2002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纳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被授予“黑翅长脚鹤之乡”,2006年加入东亚-澳大利亚迁徙鸟类保护网络。园区正在规划建设成为高品位的现代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农业方面,园区耕地面积达13.4万亩,并有1.6万公顷的省级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农产品包括冬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蔬菜、水果和芦苇等。由于园区临近渤海,地下水咸淡,水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为盐碱地,因此园区几乎没有水浇地,作物的丰收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
园区养殖业发展较为发达,目前养殖的主要动物包括鸡、猪、羊和狐狸等。园区内目前有138位母猪养殖户,存栏母猪2464头,年出栏猪数量较多。园区人口约为4.7万人,其中职工接近1.5万人,汉族占比99.6%,还有回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
交通方面,园区开通了两条公交线路,分别为820路和821路。821路途径的站点包括王徐庄、李刘铺、马营、23队、三分区、王徐庄、邓庄子、小辛庄和扣村。
园区历史悠久,1958年12月4日,由南大港人民公社、中捷人民友谊农场六分场、黄骅县城关公社和吕桥公社的19个自然村庄合并建立国营南大港农场。1979年11月19日,六分场新建盐场借给渔村李家堡,总面积为1700亩。自此,南大港农场在建场过程中,向黄骅县划出、借出土地共计83200亩。2002年3月5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对省属农牧场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属地管理,建立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同时保留农场建制。
南大港管理区作为前省属大型农工商联合企业南大港农场,地处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区。园区总面积为2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亩,并有1.6万公顷的省级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人口约为4.3万人,职工接近1.5万人。自1958年建场以来,南大港农场在一代代农垦人的努力下,从一个水草丛生、盐碱荒僻的沼泽之地,发展成为经济基础雄厚、社会事业繁荣的国营农场。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营农场的体制和机制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对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3年7月,南大港农场改建为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成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乘着改革东风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开启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