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与江西省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农、教育、哲学、历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的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由财政部与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英雄城南昌,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纳锦绣庐山之灵气,南得雄伟井冈之精神,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240余亩,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重叠翠,湖光潋滟,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悠远恢宏的春秋园述说着八十多年的桃李春秋,大气磅礴的新校区展示着昂扬向上的发展活力。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建设一流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主,打造区域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以立足江西为主,面向全国发展教育。
江西财经大学校训
信而达礼:信---指信实,诚信.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国的根本。
敏而好学:敏---指勤敏.要求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勤奋好学。
廉而知耻:廉---包括廉洁、廉耻、廉正三个方面.廉洁,强调一个人的操守要做到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耻,指不但要廉洁,还要有廉耻心;廉正,指即要廉洁,又要正直。
毅而弥坚:毅---指果断、刚强.这是有德之人个性的外在表现。
江西财经大学校史
(1)创业维艰
清末民初,民族工商业方兴未艾,且初具规模,商业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令张之洞等人制定各省学校章程,允许在通商繁盛地区设立商业学堂,开展商业教育。江西省陆续创办了一些公立或私立实业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农工商部颁布《设立各省商业学堂章程》,要求各省依照执行。1912年,国民政府也颁布《商业专门学校章程》,并多次下达政令,督办商校。于是,全国的商业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这种情势下,江西省官、学、商各界呼吁创办商业教育,“以为商界造学业、开智识则善矣”。当时,江西先后开办了商徒启智学校、农工商实业学堂、商业补习普通学堂、商船学堂等。到了20世纪20年代,江西省立商业学校创立了。她的出现,标志着江西的商业教育步入了一个新时期。
江西省立商业学校创立于1923年秋季,校址设在南昌市系马桩湖南会馆内,卢维周为第一任校长,并聘请社会贤达欧阳彦谟、欧阳瀚存、程时炌、钟灵秀为校务指导员。学制三年,以初级中学毕业生或文化程度相当者为招生对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实行三民主义,振兴江西各地商业,为其富国强民计”。
1926年11月,江西政务委员会委派罗静远为江西省立商业学校维持员。1927年2月,江西省政务委员会决定,将省立高安甲种工业学校、省立美术学校、省立女子职业学校与省立商业学校合并,组建成江西省立南昌职业学校,分设工业、美术、商业、女子四部。其中工业、商业、美术三部在南昌市皇殿侧内(即工业学校原址,现为南昌市保育院),女子部仍在干家前巷原址(现南昌市第八中学)。刘一峰为新校委员长,张勋载为商业部委员。
1927年11月,奉江西省教育厅令,成立不到一年的江西省立南昌职业学校重新分离。其工业、美术二部合并为江西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校址设在皇殿侧。女子部恢复原来的校名,校址仍在干家前巷。商业部则更名为江西省立第二职业学校,罗静远为校长。同年12月,租赁已歇业的裕赣银行为校舍,地址在南昌市羊子巷。当时,全校有普通商业科三个班,银行会计科一个班,学生共计62人。1928 年,由江西省教育厅拨款,在小校厂建筑新校舍。1929年4月竣工,5月全校师生迁入新校舍。两年中校址一再变动,至此才基本稳定,校务趋于正常。
自1929 年8月起,学校将三年学制改为五年学制,并先后招收五年制高中商科2个班。到了1934年,学校全部实行五年制,在校学生共10个班,400余人。普通课程有:国文、英语、公民、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英文打字、军训等。专业课程有:会计学原理、政府会计、银行会计、铁道会计、商业会计、公司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工商管理、经济学、财政学、银行学、货币学、保险学、广告学、商法、金融汇兑、商业概论、簿记学、审计学、商品学、经济地理、商业英语、应用文、珠算、广告画、合作社理论与实务等。学校有教学大楼一栋,两层教室一栋,大礼堂一栋,三层学生宿舍一栋。大楼前为网球场,校舍四周建有围墙,占地4600多平方米。
1935年11月,奉江西省教育厅令,江西省立第二职业学校改名为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学制5年,以招收小学毕业或具有相应文化水平者为主,年龄为12周岁到20周岁。至1936年,各年级共有8个班,约400人。在这十余年间,校长罗静远表现出强烈的开创意识和敬业精神。他不仅完成了学制的改革,而且亲自制订了“信敏廉毅”的校训,撰写了激昂向上的校歌歌词,成为激励学子们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罗静远校长还十分重视实践教学。1931年2月,国民政府颁发《职业教育法》,强调“教育与建设合一”,要求职业学校“与建设、生产密切联系”。1932年,学校开始在校门左侧筹办银行,在校门右侧筹办商店,并于1933年初正式开业。1935年,学校又在银行的二楼开办美术广告社,由傅抱石等名师指导。它们既是对外营业的企业,又是学生实习的场所,学生实习时间约占上课时间的三分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办的银行是经过国家财政部批准的,这在全国商业学校中尚属创举。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十分重视这所拥有自己的实习基地的职业学校,特邀罗静远参加在成都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罗静远校长所倡导的创业精神和实践教学法已成为一种优秀的办学传统,为后人所继承。时至今日,江西财经大学仍把培养具有“信敏廉毅”品格的创业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沿用当时的校歌。
(2) 烽烟四起 播迁图存
正当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时,却遭遇了“烽火连三月”的岁月。学校不得不在播迁中图存。1937 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南昌屡遭敌机轰炸。8月,学校被迫从南昌迁往新建县西山梅岭。在抗战之前,学校利用实习银行投资买下梅岭竹山一座,用茅竹来制造竹制品,作为学生的一个实习基地,并建造了三幢木结构房子,可供住宿。这些设施只在1937年春天用过一次,此时正可作为逃避战火的栖身地。师生们都认为新校区如桃源仙境一般,不以远离都市为憾。上课仅一个学期,南京沦陷,梅岭也非乐土。1938年1月,全校师生分两部分转移。校本部迁往安福枫田,由校长罗静远率领;一部分迁往靖安,成立分校,由总务主任周浴德负责。同年8月,战火逼近,靖安分校难以安存,遂并入安福本部。在迁徙中,图书仪器多被毁遗,损失巨大。
1939年4月,南昌失守。学校由安福迁往兴国县桐塘口村。1940年6月,因泰和成为江西省临时省会,学校实习银行、实习商店也随迁泰和,为便于管理和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活动,学校又从兴国迁往泰和县王家坊。尽管为避战乱而辗转播迁,全校师生仍努力图存,不仅坚持教学,而且继续招生。此时各年级总共有10个班,比抗战前还增加了两个班。
当时,全国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不少学生生活困难。根据当时政府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一般免收,但须呈请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家境清贫而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无法维持在校生活。1940年10月,江西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西省中等学校学生奖助金规则》。学校据此规定,将奖助金分为三等,甲种每年50元(银元),乙种每年35元(银元),丙种每年20元(银元)。要求获奖助金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学业、操行、体育3项学年总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而家境清贫者;二、学业、操行、体育3项学年总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上而家境确属特别贫困者。这一规定的实施,使绝大部分生活困难的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很少有因生活贫困而辍学的。
1941年10月,校长罗静远辞职。四十五年以后,罗静远先生曾来江西财经学院访问。这位历尽沧桑的江财前辈抚今追昔,无限感慨。1942年1月,江西省政府委任周浴德为校长。同时,学校改名为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高商”。后为与新办的私立东南高商、私立中华高商相区别,又简称“省立高商”。
1944 年8月,赣西战事告急。为防日寇骚扰,学校在兴国县塘山乡增设分校,由袁榜先、罗振华两位老师负责,开办一、二年级各一班。1945年1月,日寇大规模南侵,战祸蔓延泰和,学校被迫全部迁往兴国。2月,赣县失守,兴国震动,学校又从兴国迁至永丰县良村,并在泰和王家坊设立分校。8月,日寇宣布投降,抗战胜利结束。9月,学校又从永丰迁回泰和,分校也同时并入。
1946年1月,经请示江西省教育厅同意,学校全部迁回南昌。自抗战以来,学校辗转搬迁,虽然图书仪器毁于靖安,设备、教具散失于迁徙途中,但全体师生员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含辛茹苦,负笈兴学,使学校得以幸存,使江西的商业职业教育得以延续,使有志于商学的学子不至于失学。此种精神润泽后人并被发扬光大。
江西财经大学院系介绍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 香江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旅游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用友软件学院、电子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MBA、MPA、JM、MPAcc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管理的专业8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7个);拥有16个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4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和4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为全国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编辑出版《当代财经》(月刊)和《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双月刊)两个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当代财经》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强优秀期刊,在全国社科核心期刊中名列第15位。
一、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79年的工业经济系,当时开设有工业经济和工业企业管理两个专业。工业经济系于1992年更名为工商管理系,更名后的工商管理系开设有工商管理、涉外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1998年6月工商管理系升级为工商管理学院,开设有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三个专业。2009年6月原统计学院的物流专业转入工商管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现下设4个系(企业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物流管理系),4个科研机构(企业研究所、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中英国际商务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2个社会服务机构(企业咨询中心、经理人实训中心)。学院拥有1个博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博士点),3个硕士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MBA),4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其中企业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教职工结构合理,目前有教职工108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3人,讲师30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3人,博士(含在读)62人,省(部)级学术学科带头人17人。
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近年来已公开出版各类学术专著和教材达160余种,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25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
学院根据专业的特点,狠抓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多次受到国家级和省级的表彰。近2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涌现了一大批获得杰出成就的优秀校友。
学院拥有企业管理方向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培养权,开办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进修班,并取得了较高的硕士学位通过率。近年来,学院先后为中共南昌市委组织部、凤凰光学集团公司、华意电器集团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广东韶能集团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与民星企业集团、南昌卷烟厂、江西乳品厂、江西铜业公司、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科瑞集团等30余家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为企业的市场营销、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方面出谋划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院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精神,以培养具有应用型、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为已任,围绕着“一改二增三拓展”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狠抓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受到国家级和省级的表彰。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摸索,已经形成工商管理学院独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二、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至1923年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的财政信贷科,于 2003年6月,由原财政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的部分系部合并组建而成。并于2004年3月20日与广东香江集团联合办学,成立香江公共管理学院。2009年更名为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组织机构健全。现设有财政系、税务系、社会保障系、行政与公共事业管理系四个教学机构,拥有依托学院设立的财税研究中心、中国税票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MPA教育中心、公务员培训中心等五个科研教育培训机构,设有学院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分团委办公室、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资料室等教辅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和兼职教师 53人,其中专任教师44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8人,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3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3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学院拥有一支素质高、在国内外同行中颇具影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学科建设成果显著。财政学科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之一,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首批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财政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财政学、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开办5个本科教育专业,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4门。学院已形成了本、硕、博及专业学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学科专业间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
学院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2003-2008年发表学术论文657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56篇,CSSCI来源期刊学术论文89篇,核心期刊论文281篇;学术论文被EI收录、ISTP收录和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30余篇。近年完成各类科研项目5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科研获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学院的科研综合实力日益提升。
学院服务社会经济工作突出。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注重发挥学院的智力优势与专业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部培训及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为全国各地承担了大量财税干部、公共管理部门领导的培训任务,也为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学院享有较高的办学声誉。
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培养具有“信敏廉毅,慎独尚公”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力争将财政学科建设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同时,着力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水平,全方位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会计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江西省重点学科。1958年组建财务会计系,1978年恢复财务会计系的建制,首任系主任为全国著名的会计审计学家裘宗舜教授。1998年7月,经批准在原会计系和理财系的基础上组建会计学院,首任院长为秦荣生教授。现任院长为章卫东教授,院党总支书记为彭清宁副教授,名誉院长为郭道扬教授,首席教授为张蕊博士;院党总支副书记为陈光秀老师,副院长有余新培教授、谢盛纹教授、荣莉副教授、樊明老师。学院下设会计系、理财系、 CPA 教育中心、会计电算化教育中心四个教学机构。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专业方向等四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财务管理学专业为江西省品牌专业。
依托会计学院,设有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会计硕士专业专业(MPAcc)学位教育中心,上述两机构与会计学院合署办公。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3人、副教授31人;博士29人、在读博士18人、硕士4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享有者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才2人,财政部首届“全国高级会计人才——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人。三十多年来,学院人才辈出,既有老一辈资深的会计审计学家裘宗舜、成圣树教授,又有新的一批潜心研究、成果丰硕的中青年会计审计学者,已经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院学科建设历史积淀深厚,成果丰硕。会计学科是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1985年获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示范性硕士点,2006年获会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在工商管理学下招收会计、财务管理方向博士后权,2007年获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权;拥有《审计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审计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手工会计实验室、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和两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财务数据处理实验室和会计风险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学院学科研究硕果累累。会计学院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部省级课题130多项;出版学术论著40多部;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政研究》等著名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余篇,已在会计基本理论、诉讼会计、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公司融资、财务报告披露的民事责任、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审计史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内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自1978年复校以来,一共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本科生14000多人,硕士生1100多人,博士生10余人,其中有著名企业家用友软件公司总裁王文京、上海剑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深圳特区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国、民信盛大(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清桂,还有著名学者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商学院院长刘贤方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夏冬林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魏明海和林斌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秦荣生教授等;会计学院具有较高的办学声誉,先后获得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ACCA课程考试全球第一或中国大区第一”、“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部省级以上奖励50多项。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前身为贸易经济系,始建于1958年。1987年改为国际经济贸易系。 1998年7月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贸外语系合并组建成为国际经贸学院。2000年9月经贸外语系分出,其余系和专业组建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学院下设国际贸易系、电子商务系等机构。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现有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国际贸易学是江西省在该领域内唯一的重点学科。是江西财经大学十大品牌专业之一。学院致力于国际贸易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
学院荟聚了国际贸易领域专家、教授3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省部级学术带头人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此外,还聘请了的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对外经贸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国际贸易专家、原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王林生教授被聘请担任我院的名誉院长。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70余人。在学生管理上注重人性化管理,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2002级起,开始对本科生开展创业教育对部分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受到学生的欢迎。2003年,我院分团委被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分团委"称号。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大力通过培训、参加国内国际性会议和学术团队共同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近年来,学院发挥外贸专业的优势,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已先后派出20多名教师前往美国、德国、英国、瑞典、加拿大、奥地利、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深造、访问和讲学,并同时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
五、经济学院
学院于1999年11月18日经财政部批准由原经济学系和原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管理教研室组建设立;现任院长陈富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党总支书记毕正华教授,副院长席小炎副教授,副院长肖文海教授、副院长廖卫东教授,副院长万小明,党总支副书记吴太福副教授。
六、金融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于 2003年6月。现设有国际金融系、货币银行系、证券投资系、保险系4个教学系;拥有国际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所、虚拟经济研究中心、金融机构研究中心6所院级研究所(中心);拥有1所校级研究机构:证券期货研究所和1所校级研究中心:中澳亚太资市场研究中心;拥有1个省级研究基地: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学院现有金融学、保险学2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学专业;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硕士和保险硕士;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金融学博士。
学院本着“教师是主体,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线,优秀师资是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大量具有信敏廉毅、方圆融通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成果和产品;高度重视科研,努力发挥科研的三重功能——为教学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金融理论发展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 “夯实基础,苦练内功,为把我院建成全国一流金融强院而奋斗”的工作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发展方略,坚持教学为本、科研为翼、教研相长、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理念,努力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着力培养具有“信敏廉毅、方圆融通”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