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汉语中什么是古今字-百科知识-春风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在古代汉语中什么是古今字
时间:2024-12-23 20:29:25
答案

所谓古今字,是指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分化字。在古代,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专门用于记词的字称为“今字”。古今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古字与今字在字形结构上没有关系。例如,“罪”字,古字写作“自”字,下面加一个“辛”字,现在后一个“辛”字已不再使用。

另一类是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联系。例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再如,“反”与“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古今字与通假字虽然在概念上有区别,但也有联系。划分它们应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同一个字的发展变化状况。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是初造字与后造字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如“然——燃”,“县——悬”。而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则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属于横的方面,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倍”通“背”;“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史记·滑稽列传》),这里的“趣”通“促”。这说明“倍”与“背”、“趣”与“促”是同时存在的字。

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例如,“布帛长短同,而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贾”是分化前的古字,后来表商人义的词用原字形,表价格义的词另造“价”字,“贾”和“价”就成了一对古今字,商人义的“贾”和价格义的“价”两义密切相联。而通假字一般意义上没有联系,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

古今字有字形结构上的联系。一种是以古字作为声符构成今字。例如,“禽”字的意义是指飞禽,又用它表示“擒获”的意义,后来以“禽”为声符加上义符“手”构成今字“擒”。又如,“其”加上义符“竹”构成今字“箕”。大多数古今字都表现为这种结构关系,如“昏——婚”、“要——腰”等。另一种是改换古字的义符创造新字。例如,“说”字既表示游说,又表示喜悦的意思,后来把“说”的义符“言”换成义符“忄”,构成今字“悦”。再如,“讣——赴”,义符“走”换成义符“言”构成今字“讣”。再如“错——措”、“竟——境”等。

由于造今字,借字就成了古字。如“说——悦”,作喜悦时,“悦”字借用了“说”,写作“喜说”、“不说”,后因有了专字(今字“悦”),那么由于造字时间不同,有先有后,构成了古今关系。

假借字则是指后来没有造今字的一类。这是它和古今字一个明显的区别。假借字大多是比较抽象的难造的文言虚词,如“我”、“而”、“焉”、“其”、“自”等。例如,“我”本是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而”本是胡须,假借为转折连词;“焉”本指产于江淮的一种黄色鸟,假借为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焉”的书写形式。假借字的特点是一经借用,就久借不还。久而久之,被借用的字往往另造新字,因此也就无古今可言。

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经历了假借阶段的,本无其字的假借是用组成的汉字做表音符号,去记录一个新词(新义),不管这新词、新义与字义是否有关。与原字义有关或者无关都可以导致古今字的产生。例如,“奉——俸”,“奉”字是两手捧着,恭敬地接受,被借去作俸禄的意义,两义有密切关系。又如,“莫——暮”,“莫”字本来的“日暮”义与它被借去记录的无指代词的意义就毫不相关。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