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汉语通用二级字 ,有三种读音,分别为 zhé;zé;dì。
谪,为形声字。该字左边为形旁讠(言),右为声旁啇。据《说文解字》记载:“谪,罚也。”,可见该字本义为罚罪、处罚(多用于官吏的降职与流放),后引申为责备、谴责这层意思。
在“谪”字用在引申义时,可写作“讁”。因“讁”字不见于《说文》,被简化作为异体字并入“谪”。
谪组词:
谪仙、贬谪、谪仙怨、谪居、谪戍、谪守、指谪、交谪、七科谪、迁谪、谪贬、瑕谪、谪迁、谴谪、谪落、谪徙、播谪、谪臣、谪降、谪宦、谪放、谪坠、诛谪、谪掾、罪谪、逋谪、谪官、蚩谪、谪发、冥谪、谪逐、谪弃、流谪、科谪、谪骂、袒谪、沮谪、谪客、谪民、外谪。
(1) (形声。从言,啻( chì)声。本义:有意指摘,责备)
(2) 同本义 [blame;censure]
谪,罚也。——《说文》
罚罪者曰谪。——《通俗文》
国子谪我。——《左传·成公十七年》
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左传·昭公七年》
善言无瑕谪。——《老子》
穷年不相谪发。——《列子·力命》
公会齐侯于 泺,遂及 文姜如 齐。齐侯通焉。公谪之。——《左传·桓公十八年》
室人交遍谪我。——《诗·邶风·北门》
(3) 又如:谪疑(指摘怀疑);谪我(谴责我);谪骂(责骂);谪谴(谴责);众口交谪。
(4) 降职并外放 [exile;banish;relegate a high official to a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汉书·贾谊传》
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