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 通行版与帛书版对照及释文-百科大全-春风百科
> 百科大全 > 列表
道德经第二章 通行版与帛书版对照及释文
时间:2024-12-23 15:56:49
答案

通行版本(即王弼本)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书本(帛书甲和帛书乙修订校注版本)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书另一断句版本: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今译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 自我理解 】

其实这点有点像现在的相对论,当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合理性时,这个事物的另一面也会存在。相互制衡,也有些像我们传统的阴阳平衡的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在看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另外反向的一面。通行版和帛书本,在读起来和理解起来,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可以理解为天下人都知道美为美,就会存在恶。而帛书的”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可以理解为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恶已经太多了”。这两个方向理解的意思是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因为美而发现恶,而另一个是因为恶而发现美。不过古文的理解和断句都是后人添上去的。所以,在理解上有所偏差也是有情可愿的,具体该如何理解,就看个人心理的那个天平往哪个方向偏了。这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的难题。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