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的起点为辽宁虎山,终点为甘肃嘉峪关。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隋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合称万里长城。明长城的修筑对于明朝的国防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道物理防线,更是一种战略威慑和心理安慰,体现了明朝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和投入。
明长城并非单一防线,而是由烽燧、城墙、敌楼、关城、城堡、隘口等一系列防御设施共同组成。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大多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蜿蜒前进,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便于从侧翼对来犯之敌实施反击。城墙上铺着巨大的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齿形墙,叫作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时,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明长城的修建历经多个阶段,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如今,明长城虽然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军事功能,但它依然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探寻。同时,明长城也提醒我们珍视和平,铭记历史,不断努力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