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更看重文采,所以我更推崇《
忆秦娥·娄山关》,可能和大多数人主推的不一样。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可能更多人喜欢《沁园春》,那首词确实豪气凌天,从胸怀和直逼天宇的气势来讲,古今无出其右了!
只是,我看诗词,更喜欢体味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文采,《
忆秦娥·娄山关》
的气势自然不如
《沁园春》,但《
忆秦娥·娄山关》
的文学艺术造诣,不输给古往今来的任何诗词文赋。
写作背景: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红四方面军会合。毛主席获得军事指挥权后,期初战斗并不顺利,伤亡较大,毛主席决定放弃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的目标。当时,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阻挡并聚歼红军。彭德怀带兵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红军面临的极为严峻的形势才好转起来,这首词,应该是作于2月26日左右。
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情形,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这首词中蕴含了怎样的艰险境遇,和暂时度过艰险之后、前途依然险阻重重的、饱含悲壮之韵的革命英雄气概。
这首词的气质特点是:
苍凉、雄劲、古朴、深远
......原本想——将此词的某些词、或者句摘出来一一进行解释和说明,后来发现:整首词几乎是浑然一体——没法进行一句句,或者一段段的分析说明——那就让他保持原本的、自然天成的完整性吧!
后来又想——将此词完整地解释一遍,过程中发现: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真正表现出整首词的底蕴,反倒把词的水平降低了——只好作罢!——其实这首词,用的都是现代语言,多读几遍,多读几遍吧!大家都能诵读得明白。
无论如何,有一句必须要说: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整首词的压轴之句,其文采境界极高——定能流传万古!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此句,依我看,应该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界的,文采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