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庸小说中的复姓,大家随口就能说出几个,当然最出名的还是令狐冲,东方不败和独孤求败。
此外再想想,欧阳峰,慕容复,公孙绿萼也是马上穿进脑海。
也有比较冷僻的,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赫连铁树。《鹿鼎记》里面的司徒伯雷。等等。
所以别人问金庸为什么封笔的时候,他说好多故事都已经重复了,就没有新东西可写了,其实很多复姓已经被他用过好多次,也没有复姓可用了。。。。
武侠小说家都爱用复姓,不过这大多是受到金庸启发。说起为什么金庸的作品中喜欢使用复姓?
其实有三个核心原因。
一是,在我国古代,大多数复姓都源自于少数民族 ,在汉化接受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姓氏改过,比如来自西域的欧阳锋和大燕的后人慕容复。
大名鼎鼎的慕容氏就是如此:《三国志·鲜卑传》中提到,汉桓帝时,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阙,居慕容寺。而从《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时期,部族首领高辛氏的后裔,建立鲜卑国,自言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称为慕容氏。
二是,复姓能带来独特的4个字的姓名,这种抑扬顿挫的言语变化,在其他的角色中可以树立自身的神秘感。 比如东方不败和独孤求败,两个名字就远比张不败,李求败要震撼得多。
第三个原因却不为人所知。
那就是金庸非常尊重的、中国经典武侠文学作品中,其实有使用复姓的偏好。
比如可以认为是中国武侠文化核心溯源之一的文学作品《水浒传》中100单8将就三位好汉是复姓:
呼延灼,公孙胜,皇甫端,比例非常高了。
比如最后一位登场的好汉,皇甫端,《水浒传》就写到:
只见张清在宋公明面前,举荐东昌府一个兽医,复姓皇甫名端。“此人善能相马,知得头口寒暑病症,下药用针,无不痊可,真有伯乐之材。原是幽州人氏,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髯伯。梁山泊亦有用他处,可唤此人带引妻小,一同上山。”
这还没算上另一位大名人:西门庆。
再比如在另一部经典古代武侠文学《三侠五义》中就有两位核心角色也是复姓:
北侠欧阳春,公孙策。
包公的谋士公孙策 也从大相国寺出场,自言:“晚生复姓公孙名 策,因久困场屋,屡落孙山,故流落在大相国 寺。多承了然禅师优待,特具书信前来,望祈 老公祖推情收录。”
还有一部经典侠义文学《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写道:“原来这风水复姓端木,名涣,表字仲典,他家世代相传,专门精通《周易》,河洛地理。
正是因为第三个原因,才让金庸继续传承下来了。
鲜卑(8)公孙(12)复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