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山西的民风民俗初三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的民风民俗初三作文1
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农历七月十五,霍县境内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子、针线、坐饽饽、狮、虎、狐狸等等造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婴儿满月,姥姥家制作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属相的面塑。宾客来祝贺,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绛州面塑降州即今日新绛县。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度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五寨面鱼晋西北五寨县的老百姓,有一种捏面鱼的习俗。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捏制的面鱼经过着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当工艺品收藏了。面鱼可用来赠送亲友或外出时作干粮。除了捏面鱼外,还捏制瓜果类,花草类、动物类、禽兽类、人物类等多种类型的制品,也习惯称之为面鱼儿。
山西的民风民俗初三作文2
太原锣鼓,实际上是指流行于太原地区民间,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的那种“流水”,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相传,它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的“流水”。意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
其实,这种传说未必经得起推敲,“流水”也未必就是“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但是,从这些传说中,起码可以得知太原锣鼓已是代代传承,并结出曲牌套路丰富的硕果。
依传统习俗,太原锣鼓的演奏乐器以堂鼓、铙、钹为主,鼙声金响,交错参差。鼓声雄宏沉稳、淳朴厚实;铙钹铿锵有力、石破天惊。鼓声为主,铙、钹辅之。鼓为其一元,铙、钹分属阳、阴。时而鼓与铙钹齐奏,声势席卷;时而鼓与铙配合,声势由远而近;时而鼓与钹参淆,又似由近而远。如是,齐奏、分击,敲击出“单一二五”、“双一二五”、“狗相咬”等种种曲牌。热潮时浪滔滚滚,一阵猛似一阵,平缓时小溪潺潺,又似行云流水。至铙、钹的对打,则称之为“淆”,一俟铙、钹对淆,铙的锵锵声,钹的镲镲声,此起彼伏,悦耳清脆,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