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王平,出身于渠县渠北乡王关村,字子均。王平幼年家境贫寒,少年丧父,随母寄居于外祖父何氏之家,故取名何平。不幸母死,又恢复父姓,改名王平。在外祖父的教导下,他自小就忠君爱国,练得一身好武艺。建安20年,刚二十岁出头的王平主动投军,加入曹操手下,成为一名校尉小军官。他头脑聪明,善于读兵书,富有带兵善战之才。
建安24年,曹操西征汉中时,王平已成为富有将才。当大将夏候渊被蜀汉老将黄忠杀死时,曹操亲自讨伐报仇,并封徐晃为先锋,王平为副先锋。兵抵汉水北岸时,王平建议先安营扎寨,再伺机渡河。然而徐晃窥功心切,急于渡江,结果遭到蜀汉大将赵云的伏击,魏军大半不是被水淹死,就是被俘,王平也在被俘之列。于是他归降了赵云。
王平被俘后降蜀的主要原因是,他自幼受外祖父思想影响,认为曹操是抢夺汉氏天下之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又认为刘备乃汉氏之后,被尊称为“刘皇叔”,在三国中只有蜀汉政权才复合正统。王平闻刘备礼贤下士,诸葛亮是当今天下的大政治家和大军事家,爱将识兵,所以投降蜀汉,并忠心耿耿为其南征北战,多次建立战功。后被蜀相诸葛亮封为牙门将裨将军。
王平最著名的战功有三次。第一次是在诸葛亮于建兴三年南征孟获时所建。在第三次擒拿孟获时,他与关索一起,诱敌入谷,将敌大部俘获,使孟获只得弃兵爬山窜逃,被王平所捉。第二次战功是在第七次捉拿孟获时,诸葛亮命王平与赵云且战且退,将孟军引入诸葛亮预先设有油车和火药的峡谷中,并将其烧得一个不留,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火烧藤甲”,赵云与王平捉拿了孟获,孟获心悦臣服地归顺于蜀汉。
王平第三次著名的战功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祈山夺“街亭”时所建。街亭是祈山通往渭河平原的咽喉要道,诸葛亮料到魏将司马懿必先抢夺。他派马谡为主帅,王平为副帅,领兵十万在司马氏之前,抢先占领街亭。诸葛亮之所以派马谡为主帅,是因为马谡足智多谋,通晓兵法。然而,由于马的骄傲轻敌,不听诸葛亮和王平之言,王平只得向马讨兵五千,傍水扎寨,并急忙将“战地图”绘好,星夜送往孔明。诸葛亮一见“战地图”,才知道错用主帅。司马懿见马谡大军在大山扎营,于是将大山围困,断其水源,使蜀兵将不战而溃。幸好王平因强分了五千兵马,才保得了自己和马谡之命。
由于王平一生谨慎,忠于职守,一生为蜀汉经历大小数百次战役,很少打过败仗。后来建成都武候祠时,还将王平的塑像,立在诸葛丞相之侧,表彰其一生为蜀汉效忠,精心为国。
扩展资料
王平(完颜·内亘),男,满族,1962年6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自幼学习相声,勤勉好学,博采众长,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的高徒。他的相声既有东北相声的粗犷火爆,亦有天津相声的轻松随意,还结合了北京相声的清新雅致,融会贯通,举重若轻。代表作包括《如何是好》、《好好说话》、《弄不明白》等。2013年2月22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