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周邦彦的《苏幕遮》,鸟儿为何百无聊赖?-百科-春风百科
> 百科 > 列表
如何理解周邦彦的《苏幕遮》,鸟儿为何百无聊赖?
时间:2024-12-23 19:13:37
答案

多少年来,周邦彦的这首词一直被人们视为思乡的杰作。周邦彦祖籍江南,因一篇《汴都赋》,由白衣秀士摇身一变而为京官。仕途得意了,梦想成真了,可从此后,他一直淹留他乡。从词的大意来看,大约是在一个夏日的早晨,诗人难耐溽暑,看到窗外荷叶轻摇,由此念及家乡的荷塘,勾起朦胧的乡情。全词意象清晰而丰满,明媚而隽永。词中对风荷的描摹,细腻而逼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这首词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我们读后稍加品味,便看出对荷的描述是形,对家乡的思念是神。由于形象突出,致使思乡的余韵不甚为人注意,如果细细挖掘,则别具一番滋味。

 周邦彦在他的另一首词《八声甘州》中,曾有“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之叹。这种感叹是发于长期客居、仕途殊不称意,早年进京时的豪情壮志如今已消磨殆尽。世事的无常、仕途的阻滞、官场的黑暗,使他不由地想起故乡的往事。对比一下,可以看出,这里的乡愁是一种淡淡的闲愁。“鸟鹊呼晴,侵晓窥檐语”,连鸟儿也百无聊赖。身在异国他乡,被啼鸟从梦境中唤回,正触及游子的伤心之处。毕竟啼鸟才思短,唤回晓梦天涯远,鸟鹊呼唤,既表明时间和物候,也是游子的潜意识。再看“语”字,又表现了一种亲切感。就像能使人如鸟一样感受到巢中的温馨和安宁。思乡之情和温馨之感糅为一体,把乡愁淡淡地融化在明媚清新的画面之中。

 “叶上初阳乾宿雨”,昨夜雨景,尚留梦中,对已逝情境的回忆和眼前的情境截然不同。燥热不安的感受与对故乡的回忆直接相关,满塘的荷叶也变成了夏日“溽暑”的产物,它昂然挺拔、清晰润朗,带来了风的消息。称之为“风荷”,原是因它被风所举起,也是因它带起了一股清凉之风,抑或是因它带来了远方的风意。“风荷”玉立,清风徐徐,更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此时的家乡,远隔千里,那浩瀚的芙蓉浦可与家乡的景致相同?诗人曾在那里缓荡轻舟,抒怀赋诗。这时节,汴京的荷花也在盛开,城中“夹岸垂杨、菰蒲莲荷、凫雁游泳其间。桥亭台榭、棋布相峙”(《东京梦华录》卷二),也并不比家乡的芙蓉浦逊色。睹物思乡,能不感慨?这时,不论是家乡的荷,还是汴京的荷,都让人难以释怀。

 由令人烦躁的溽暑到清凉饱满的绿荷,从家乡的芙蓉浦到京都的芙蓉浦,让诗人的情思不断徘徊在现实与梦幻之中,清晰与朦胧之中。这种难以逾越的两难之境正是诗人此时此刻的感情体现。因为诗人既不能退回梦境,又不愿跨入现实,既不愿滞留他乡,又不能回归故乡。在作品中,词人不愿将故乡和他乡明确区分,而是无奈地将二者重叠在一起,借故乡来品味他乡,借他乡来怀念故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遥”字和“去”字自然流露出思乡之情,引出下面“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遥”字和“久”字配合得十分默契。词人被两个意象困扰,既不知何日离开家乡,也不知何日回到家乡。

 久居异地,思念家乡本是人之常情,但下面的“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却令人惊奇。“相忆否”,既是思念,又是问询。问候中浸润着向往、认同和赞许之意。越是在遥远的地方,这种问候越是显得珍贵而切实。“渔郎”、“轻舟”、“芙蓉浦”一系列意象包含了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体认和生命本质的体认,温馨的意象既使思乡之情得以具体化,又得以美化。

 在“渔郎相忆”和“小楫轻舟”的意象中,作者化为一个女性情人的角色,使作品将思乡之情与爱情巧妙地融合起来,与屈赋中美人香草的写法有相通之处。这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勾起的怀恋之情,是一种感情上的闪念和冲动,是心灵寂寞的展示。既想维系心灵的沟通,又不必有什么必然的结果,这就是“渔郎”意象的本质。归属的愿望不能实现,渴望和依恋本身就是最真切的存在形式。“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只要能寄托相思就行了,并不在乎有什么结果。

 这本是一首思乡的词,但思乡和爱情的双重展现,使作品获得了一种轻灵而朦胧的美。这也是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色。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