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艰辛异常。其忠诚随从介子推曾割肉喂食重耳。重耳回国后成为国君,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拒绝接受封赏。晋文公为逼其出山,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母子不幸遇难。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生冷食物,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成为纪念先人的日子。
2. 三国时期,诸葛亮深受蜀民爱戴,但他去世后并未立庙。百姓于寒食节在野外祭祀诸葛亮。后来,朝廷追认诸葛亮,将其附祭于刘备庙,但民间寒食野祭的风俗依旧,并逐渐演变为祭扫先人墓墓的习俗。
3. 在原始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以母为祖。寒食节原本在二月下半月,与古时祀祖的时节相符,故唐玄宗将其定为祀祖节。后世寒食节期缩减,与清明节结合,寒食扫墓遂成为清明扫墓的传统。
4.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生活不羁,常与歌女交往。尽管他的才华受到歌妓们的推崇,但由于生活放荡,柳永的仕途不畅,晚年贫困而终。他的葬礼费用是由仰慕他的歌女们筹集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会在柳永墓前插柳枝以纪念他,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清明插柳的传统。
5. 古时候,我国北方人将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视为三大鬼节,是鬼魂出动索求的时刻。人们为了防范鬼魂的侵扰,会插柳戴柳以辟邪。柳树在人们心中具有驱鬼的作用,佛教中也认为柳可以吓退鬼怪,故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菩萨常用柳枝沾水渡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