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平仄: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拓展资料: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合称“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的平仄会有错误。
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对古代四声有了大概的认知。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
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