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时期,一种源于"坠马髻"的独特发式——倭坠髻开始流行。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载:“现今已鲜见坠马髻的踪影,唯有倭坠髻流传下来,有人称它是坠马髻的变种。”这种发式一直延续到隋唐五代,经久不衰。考古发现的图像资料揭示,倭坠髻的梳法是将头发拢至头顶中央,形成一个偏向一侧的髻,再用发簪固定,造型别致。当时的人们以此为美,诗句中描绘道:“倭坠低垂的发髻,配合精致的细眉,构成了一幅优雅的画面。”倭坠鬓的独特魅力,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扩展资料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发型,起源于汉朝的“坠马髻”,兴起于魏晋,直到隋唐五代都十分流行。从出土的形象资料来看,这种发髻的梳结方式是总发于顶,在头顶正中挽一发髻,并使之一侧偏斜,再用发簪将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