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狮与北狮的造型及动作特征如下:
北狮一般成双成对,一般是雌雄两狮,有前面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带领者往前走,北方的舞狮只要是以玩乐为主,杂耍是主流,有时候还会有一个小狮子,二个成年狮子带着小狮子做着一些温馨的动作,三狮之间尽显温馨。
北狮配乐是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给人一种热闹欢快的感觉。北狮的动作以灵活为主,狮子的动作主要是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看起来惟妙惟肖。
北狮发源于河北,最出名的就是徐水舞狮,徐水县北里村狮子会就是徐水舞狮,它是在1925年成立的,在此期间它一直是在民间进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了发展,徐水舞狮就是最为典型的北狮。
徐水舞狮共有四个人,两个人合作成一只大狮子,大狮子名为“太狮”,二人披着专门的狮头狮皮道具,一人在后一人在前,手放腰上,共同行动。
一个人头戴狮头面具,披着小狮子皮扮演小狮子,小狮子被叫做“少狮”。最后一个人手里拿着绣球引逗狮子,引导狮子们做出动作,这种人被称为引狮郎,引狮郎这种职业需求比较严格,首先此人得有引狮的气质,也就是那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他还需要专业的训练,比如他得可以进行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等高难度动作,其次引狮郎还得和狮子的表演者配合默契,这也是徐水舞狮的一大特色。
徐水舞狮它有一个基本特征是外形夸张,它通过模仿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挠痒等动作搭配着狮子外套看起来威武中透着一丝傻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憨态可掬,它不仅仅只有一些简单的动作。
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生动形象。
徐水舞狮它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它在民间表演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它进行过很多次活动,他在1953年参加过北京的中国民间艺术汇演,还多次出国汇演。
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比赛中获一等奖,但现在很多人对舞狮不重视,导致现在没有人可以培养,徐水舞狮逐渐没落。
南狮是在华南,南洋,海外比较流行,南狮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醒狮,舞动注重马步,据说南狮的狮子头是以戏剧脸谱为参考的,所以和北狮的狮子头有些不同。
传统上南狮的狮子头有刘备、关羽、张飞三种,狮子头不同,颜色不同,所需要的装饰不同,舞法也不同,因为三种头代表三种性格,关羽狮是红色的,和脸谱一样代表着忠义与胜利。
刘备狮是黄色的,代表着泽被苍生、仁义与皇家贵气;张飞狮是黑色的,代表着霸气与勇猛,一般舞狮常见的是红色狮子,张飞狮一般在比赛时用到。
因为南狮侧重于神似,南狮的动作比北狮的动作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宝、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动作,还有很多表演方式,比如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
采青是最常见的表演形式,就是把生菜挂在高处,然后狮子经过一系列的行为(可能会进行踩桩),最后一跃而起把生菜一口吃掉,这就是采青,如果狮子把生菜咬碎了就叫做碎青,如果把咬碎的生菜展示给观众看,这就叫做遍地生财。
南狮的表演有很多深意,在表演中经常用大锣大鼓大钹,狮子的行为不同,声音不同,对乐器打击的力度也不同,一场表演观看下来比较恢弘大气,荡气回肠。
在舞狮之前会有一种名叫点睛的仪式,点睛就是由主礼嘉宾将朱砂涂在狮子的眼睛和天庭上,意味着给予狮子灵气与生命。
因为南狮比较流行,在海外也很流行,种类也偏多,所以南狮比赛种类可分为高椿狮艺竞赛和传统狮艺竞赛,其中较主流的为高椿狮艺的比赛。
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美国等地,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性的醒狮(南狮)大赛,而较有著名的国际比赛有两年一度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云顶世界狮王争霸赛。
关于舞狮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汉代起源说:西域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后来雄狮发狂,迫不得已之下驯兽师就假扮成狮子,骗过了众人。
北魏起源说:匈奴舞狮来刺杀魏帝,失败但魏帝喜欢舞狮就保留下来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山起源说:年兽烧杀抢掠,人们无法抵抗,突然出现一群人穿着像狮子一样的衣服,敲锣打鼓吓跑了年兽。虽然我们不知道舞狮到底起源于哪里,但它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现在有人将北狮和南狮舞法融合起来,将南方的狮子与北方的步伐相结合,形成了南狮北舞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