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直觉体验-百科大全-春风百科
> 百科大全 > 列表
什么叫直觉体验
时间:2024-12-23 15:09:15
答案

是不是关于 绘画 的? 所谓儿童画,一般指十岁以前孩子的绘画,他们的画质朴天然,幼稚可爱,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不为形累。儿童画的特点就是依靠直觉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感受。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体验能强化直觉的形成,直觉绘画不是一种绘画风格,而是一种内心感受纯粹的释放。 一、儿童美术教育需要依靠儿童直觉的发挥 克罗齐认为“艺术即直觉”,他在《美学原理》中说:“知识有两 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想像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 来的。”儿童的最初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 的成份占主导地位。 (一)儿童绘画活动首先是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再通过头脑记忆进行 简单而概括的再现,是儿童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 染力(直觉),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 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只有本质才能被感知。心 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大脑发育在3岁时已形成70—80%,在6—7岁到 12岁逐步完善。可见儿童时期的大脑反应,正是起质变的高峰阶段,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他绘画的独立个性。有一次我让二 年级画一幅《老虎来了……》的半命题画。先让学生看了老虎和许多 小动物的各种图片,再让他们各自编一个故事情节通过画面表现出 来。在作课内讲评时,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在笑一幅画,画面上画 着一只凶恶的大老虎正从远处扑过来,而近处的几个小动物正在拼命 地逃,奇怪的是“都没有头”,只有飞奔的身体。我走过去问他是不 是画错了,或不会画头。他坚持说没画错,我仔细地询问了缘由,原 来他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小动物看到它一定非常害怕,所以来追 时,为了表现出小动物对老虎的恐惧,他把小动物的头藏到它们的羽 毛或身体下面去了。他是根据自己对文字和图片的直观感受而画出了 这幅漫溢童趣和个性的画,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想法,予以表扬并加以 鼓励。他也从这幅画开始,更能体现自我的独特直觉感受。可见,儿 童年龄越小造型越纯真、概括。儿童画作为儿童心境和表现能力结合 的产物,应体现出它的基本特征――儿童的稚拙思维。体现儿童稚拙 思维的儿童画,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和局限,表现出超自然、超逻辑的 自由,随着儿童年龄增加,画面也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 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二)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 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恰好与现代派绘画 的表现手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醒,令人喜爱。实际上儿童的这种 自我表现意识是非常可贵的。它可以帮助儿童认识自我,追求和实现 自我价值。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 括”在感知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 所表现的视觉形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上。 例:春游时看了杂技表演,我让学生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每个人可 以说都画的不一样的,他们都选取了一个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场景,然 后加了一些夸张表现,人物场景很简单,但确能看出是在杂技表演, 我想这就是“直觉的概括”,简单却也深刻。以素质教育的角度来 看,儿童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借助客观形象,强调主观感受。在教 学中提倡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在写生作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 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联的其它事物及自己 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它鼓励学生在 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 点扩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 都能自由地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比如,儿童画下雨天放学的校 门口场景,一朵朵各异的漂亮伞花在绿地上流动,有的伞象花一样五 颜六色漂亮,有的伞由各种动物造型组成,有个小朋友采用了俯视的 构图,经过夸张后画面给人感觉:下雨天一群小动物和小朋友在花朵 丛中调皮奔跑,非常可爱的画面。 (三)儿童的创作是无意识的流露,他们的作品往往呈现着艺术创作 最初的也是最纯粹的状态。也就是在直觉的导向下,儿童画的表达能 直达事物的本质核心,这是他们的本能。因此世界上的伟大画家如毕 加索、米罗、高更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境界的艺术突破,建立个人 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 与可能性。

儿童画中的线条、颜色、体积、结构和相互关系、排列秩序与多样 性无疑显现出种种“有意味的形式”。那完全是不可名状的,抽象 的、直接的、未受侵扰的、只有崭新的生命才能实现的形式,是“纯 形式的真实”(厄恩斯特·卡西尔)。但是儿童的绘画直觉往往要处 于精神放松和愉悦状态下,才能真实流露出来。艺术教育中游戏式的 教与学,正是直觉教学的灵魂所在。教师不必为孩子们设置固有的范 式,只需主导一种轻松活泼的游戏性学习环境即可,让儿童在整个绘 画过程中感受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样一来,既体现了儿童美术 的自由精神,又调动了儿童的情绪情感,更利于直觉的表达。 二、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诟病” 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 技巧作为掌握知识的根本途径,从而抵消和压抑了学生由直觉所产生 的灵感火花。 (一)传统美术教学中的“急功近利” 为了实现美术教学中传授美术知识的任务,教师常常把一些知识 加以总结概括,如站七坐五盘三五,红、橙是暖色,蓝、紫是冷色, 等等,这样知识的掌握是“稳固清晰”了,碰到考试填充效果也很 好,但显而易见,这样的知识失去了丰富多样性,不但僵化,而且常 常误导学生。有些教师还希望用这些简单划一的知识指导学生描绘事 物,以牢固掌握一些描绘方法,在考级和升学艺术考试中取得“事半 功倍”的效果,结果牺牲了美术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另外, 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学生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 为形象表现的模式,例:简笔画,通过临摹灌输给学生,事实上模仿 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 就会使他们形成定势,一年级画这样的树,到了五年级还画这样的 树。他们(学生)不知道绘画形象来源于生活,临摹教学使许多学生 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逐渐导致许多孩子对外界产生冷漠感、漠视 环境的存在。 (二)传统教材与教法与现代儿童生活环境和科学的认知方法存在矛盾 教材是成人设计的,所以按照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思维,遵循从 易到难的规律,从简到繁进行设计,我们以为:物象形状越简单,儿 童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安排都是从简单形体到复杂形体。而 实践表明儿童认识世界并不是以形的繁简发展来认识的,他们最喜欢 画的是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周围丰富多彩的事物和形象,如各种各样的 车、多样的鞋、有特色的古建筑……,这些都是儿童写生的好题材, 教师选择相应的、适当的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依靠直 觉,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的美学意识,一定事半功倍。 就拿本学期我校开展的全校师生共同倡导参与的“民间游戏”活动 来说,(了解游戏、传承游戏、创新游戏)根据周五“兴趣课(美 术)”的安排,我采取的是“边玩边画”(先讨论、玩一会游戏再绘 画游戏)的上课形式,因为给了学生观察、体验游戏的机会,学生学 习兴趣也挺浓,我想让孩子们用体验的方式来进行直觉绘画,让他们 多了解一些游戏来历与玩法,多拓展一下孩子们的课余知识,再通过 个人对游戏活动的不同直觉感受画出游戏的热闹场景,实践下来学生 还是很喜欢这种绘画方式的。 (三)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价标准,与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冲突 每个孩子天生都爱画画,但是他们在还未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力 的情况下,如果老师不因势利导,很容易损伤他们对绘画的积极性, 可我们很多老师长期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画,仅以画的“是否 象”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这让他们觉得绘画是一种负担,失去自信 心,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 我在上课时感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越高,争 取成功的愿望和表现欲越强。一旦教师布置完作业并强调:谁先按教 师的要求完成好作品,就可以将你的作品贴在前面的展示板上,并由 教师和同学们评奖。这时你会发现全班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绘 制作品,不管水平高低第一个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的学生最得意最高 兴。如果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得到展示和好评,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会更高。相反,有的教师在课上总是表扬班里那几位画得好的学 生,其他学生虽有进步也得不到肯定,这样长期下去,使一些学生对 美术课没有了兴趣,有的甚至上课不带任何画具,不完成作业。可见 教师要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 光点,创造一个和谐、上进的环境,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增强学生成 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如何来正确评价 呢?例:一、看学生作品是否有儿童的生活情趣。二、看他们的作业 想象力是否丰富。三、看作品能否给人以真实感。稚趣美是儿童画中 的独特美感,它是儿童年龄特征的自然流露,儿童画中的所表现出来 的大胆、稚拙、自然、简练和气韵生动等艺术效果是孩子忠实大自然 产生的直观的独特感受的反映。 三、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儿童直觉的感知与造型训练 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进行直觉造型训练。以儿童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 以利身心和谐发展。要依靠直觉体验,发展儿童感官,激发创作兴 趣,培养儿童视觉造型反应和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 (一)强化视觉训练,辅与其他手段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用传授技术的方式,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 生如何表现。这种教法容易对儿童的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也不符合 艺术教育特点。我通过教学实验结果说明,造型训练只有依靠直觉感 受和体验结合才能使儿童能力得到创造性发展。 例:将美术教学与文学故事、语言、儿歌、音乐、舞蹈相结合,在教 学中穿插听故事、讲故事、画故事的活动,强化学生直觉体验,提高 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生动的故事、 教孩子学歌谣、带领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起唱歌、跳舞或是组织孩子一 起做好玩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 中进行绘画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 主体。例如:在进行《老虎》、《长颈鹿》等学画小动物的教学活动 中,我不仅会准备有关的图片让孩子们欣赏,还会教他们学说好听的 歌谣,并让他们的一起来学学这些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孩子们学得活 灵活现、非常逼真。在进行人物画的学习时,教师也经常会让孩子们 到前面示范各种不同的动作让其他人观察,像打扫卫生、放风筝、捉 迷藏等,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人物动态。然后让学生把课堂上经历的、 头脑中产生的直觉感受反映到画面上。这些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孩 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变得大胆了、活泼了、敢于表现自己了,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首先要求儿童注意观察,看的越仔细,画 的越深刻。儿童习惯画已记住的形象,反而对摆在面前的实物不认真 观察。教师重要得就是要教儿童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形象?如物象的 形状特征、与其它物象的区别、物体形象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等。由于 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事物的,他们往往就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 容画大、画细致、画夸张,而将自己认为一般的东西画小,画粗糙, 甚至忽略。有一个外国心理学家在幼儿园进行实验时发现,孩子们画 人时总是把嘴画成一条线。为了弄清这个原因,这位心理学家做了一 个有趣的实验。一天,他在口袋里装了许多硬糖,然后故意在孩子面 前弄得很响,并问孩子们是否喜欢吃糖,得到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结果,每个孩子都高兴地吃到了糖。这时心理学家要求每个孩子画一 张吃糖的画。收上画儿一看,没有一张画将嘴画成一条线了,嘴有了 上下两片,还有牙齿,更有一些孩子连嘴里的糖都画出来了。这说明 什么呢?心理学家告诉大家,孩子们画画之所以强调画某些东西或简 化某些东西,往往不是因为孩子不会画,他们是以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去画画的,因为孩子正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教育 者能为孩子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画画的外来刺激,他们还可以画出许多 被一般人认为孩子不会表现的内容和细节,所以关键还是教师的引导 在起作用。 (二)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展现儿童画独特个性 初学画画时,模仿一下别人画画的方法,以便由浅入深地掌握绘画的技巧是无可非议的。但画画又不像科学,科学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可是画画的正确答案却不是一个。从艺术的角度讲,只要他们真实地把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画了出来,就都是好作品。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正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能模仿别人的画,只是借助别人学会了一定的画画方法。自己的直觉感受呢?自己的创造力呢?这一切都没有在画中体现出来。如果这些都一无所有,早期智力开发和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所以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孩子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在社会中感受人物美,通过游戏、表演、比赛、参观、展览等活动,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直觉感受和创作灵感,成为生活的主人,从而使孩子受到情感的、艺术的、综合的教育,获得不同的体验,画出真实的自我。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陶醉于美术活动之中,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材施教,他们就能凭着直觉象大师那样作画,说不定未来的毕加索、凡高、罗丹就在您的手中诞生呢!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