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春节的诗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069年,王安石任命为了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始主持变法。同一年春节,王安石见到家家户户忙着过春节,一派新景象,于是就写下这首《元日》。
通过对“新年新气象”的描写,表达出了王安石对变法的信心,对国家未来的展望。诗歌第一句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第二句写春天的气息;第三句写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表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后一居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夕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和家人团圆。
在这一天,依然有人漂流在天涯,或者羁留在驿站,自己孤零零地度过这一夜。这种诗歌在唐朝很多,以高适的《除夜作》最典型。过年对于小孩来说是最欢喜的事情,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岁,走向了衰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同样是漂流在外的情景,但是诗中的景象并没有《除夜作》的凄凉,而是蕴含一些积极的因素。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