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促进学前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如下:为学前儿童提供发展身体
移动能力的场地和运动设备
多样化的场地和适宜的运动设备是丰富学前儿童身体移动经验、发展其身体移动能力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场地,将利用场地、设施和运动材料等园内资源与丰富幼儿不同的身体移动体验结合起来考虑。教师也要鼓励幼儿自己构建运动场,在自主运动中发展身体移动能力。
幼儿的某些身体移动动作冲击力大,如快速走、奔跑、跳跃、转圈等,如果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或器材发生碰撞,就有可能带来危险。
所以,游戏器材应安全耐用,设施设备应有多个进出口,可在动态性器材(如秋千等)的进出口留有适当的安全距离,在静态性器材(如滑梯、肋木架、爬竿等)的下方设置沙坑、草坪或塑胶软垫等。
教师也可以利用幼儿园狭长空间和不同场地进行走跑活动,例如利用走廊、石子路、小桥、草地、水泥场地、石阶、路沿、树林、山坡等;还可以进行改造,如在树木之间设计路线或迷宫进行走跑活动。
跳跃的场地要柔软、平整、宽阔,因为幼儿身体控制能力较弱,骨盆尚未发育完善,脚趾比较柔软、娇弱,容易受伤。
跳跃器材要考虑符合幼儿的运动特点,小、中班原地纵跳触物时物体应该高于中班幼儿高举的手指尖15~20厘米,物体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幼儿纵跳能力的发展;中班幼儿助跑跨跳的高度不少于40厘米,大班幼儿不少于50厘米。
通过环境和任务等因素的改变发展学前儿童身体移动能力
身体移动能力是个体在环境、任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不断练习积累经验而获得的。教师可以在观察分析幼儿身体移动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节环境、任务等因素,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促进其在多样化的练习中提升身体移动能力。
幼儿只有多次重复已形成的动作技能,才能建立动力定型。重复过程中可以通过变化形式、内容、练习条件、方法、手段等,激发幼儿练习的兴趣。
身体移动动作的难度可以从动作本身的变化和在练习动作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动作等两个方面进行调控。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动作、路线、队列、方向、重心、场地、速度、空间方位及人数等因素,调整不同动作的难度,从而发展幼儿身体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