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源自古老的中国文学,其含义是形容歌声或音乐声极其高亢,宛如能够阻止飘动的云彩一般。"遏"在这里表示阻止,"行云"则象征着高远的天空。当一个人的歌声达到如此动人的程度,它仿佛能穿越云层,连云彩都为之停滞。这个表达常用于描述歌声的嘹亮和震撼力。
《列子·汤问》中的记载,描述了一位悲歌者通过抚动乐器,声音不仅震撼了森林,更在空中形成强大的声浪,以至于似乎连飘浮的云彩都为之止步。在文学作品中,如清代黄小配的《廿载繁华梦》第八回,角色演唱《一夜九更天》时,使用了高亢的嗓音,达到了响遏行云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和"震天动地",都强调声音的巨大能量。相反,"悄无声息"则形容寂静无声,与响遏行云形成鲜明对比。总的来说,响遏行云是一个用来描绘声音极致表现力的词汇,无论是在文学描绘还是日常表达中,都突显出声音的强烈冲击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