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难章学诚-生活百科-春风百科
> 生活百科 > 列表
文言文知难章学诚
时间:2024-12-23 21:48:24
答案

1. 章学诚《知难》文言文题答案

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实斋。汉族,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所着《文史通义》共9卷(内篇6卷,外篇3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

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

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洪皓第三子。

南宋著名文学家。

2. 知之难乎哉是哪篇古文

知难

作者:章学诚

【原文】

为之难乎哉?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知其名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知言,我知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

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志者,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彰者,盖不少矣。

刘彦和曰:“《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盖悲同时之知音不足恃也。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於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刘知几以卓绝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丈夫求知於世,得如韩、马、贾、刘,亦云穷矣;然而其得如彼,其失如此。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此遇合之知,所以难言也。

庄子曰:“天下之治方术者,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夫耳目口鼻,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而皆以己之所治,为不可加,是不自知之过也。天下鲜自知之人,故相知者少也。世传萧颖士能识李华古战场文,以谓文章有真赏。夫言根於心,其不同也如面。颖士不能一见而知其为华,而漫云华足以及此,是未得谓之真知也。而世之能具颖士之识者,已万不得一;若夫人之学,固有不止於李华者,於世奚赖焉?凡受成形者,不能无殊致也;凡禀血气者,不能无争心也。有殊致,则入主出奴,党同伐异之弊出矣;有争心,则挟恐见破,嫉忌诋毁之端开矣。惠子曰:“奔者东走,追者亦东走;东走虽同,其东走之心则异。”今同业者众矣,岂能皆出於同心?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此同道之知,所以难言也。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自获麟以来,着作之业,得如马迁、班固,斯为盛矣。迁则藏之名山,而传之其人;固则女弟卒业,而马融伏阁以受其书,於今犹日月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駰、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得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此身后之知,所以难言也。

人之所以异於木石者,情也;情之所以可贵者,相悦以解也。贤者不得达而相与行其志,亦将穷而有与乐其道;不得生而隆遇合於当时,亦将没而俟知己於后世。然而有其理者,不必有其事;接以迹者,不必接以心。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此伯牙之所以绝弦不鼓,而卞生之所以抱玉而悲号者也。

夫鶡鹊啁啾,和者多也;茅苇黄白,靡者众也。凤高翔於千仞,桐孤生於百寻,知其寡和无偶,而不能曲折以从众者,亦势也。是以君子发愤忘食,闇然自修,不知老之将至,所以求适吾事而已;安能以有涯之生,而逐无涯之毁誉哉?(《文史通义》)

【译文】

做文章难呢?知道文章难呢?说到人的所谓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容貌就算啦;读他的书,知道他的文章,知道他所以做文章才算相知呢。知道他名字的是很多的,知道他的文章的,一千个中便得不到一百个;知道他的文章的已很少了,知道他所以做文章的,一百个人中得不到一个了。可是天下的人都说我知道文章,我知道所以做文章了:这是“知”的“难”啊。大家都知道《易经》是占卜的书,孔子读了,却知道文王有忧患而作,这是圣人的知道圣人。

3. 知难文言文翻译

【译文】

做文章难呢?知道文章难呢?说到人的所谓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容貌就算啦;读他的书,知道他的文章,知道他所以做文章才算相知呢。知道他名字的是很多的,知道他的文章的,一千个中便得不到一百个;知道他的文章的已很少了,知道他所以做文章的,一百个人中得不到一个了。可是天下的人都说我知道文章,我知道所以做文章了:这是“知”的“难”啊。

大家都知道《易经》是占卜的书,孔子读了,却知道文王有忧患而作,这是圣人的知道圣人。人家知道《离骚》是辞赋的祖,司马迁读了,却知道悲伤他的志向,这是贤人的知道贤人。至于没有司马迁的志向,却要知道屈原的志向;没有孑L子的忧患,却要知道文王的忧患,那末差不多诬妄了。那末古时的人有他的忧患和他的志向的,后来的人不有能够忧着他的忧患,志着他的志向,却因此而埋没不显的,实在不少啦。

刘彦和说:“韩非子的《内外储》、《说难》等,方才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方才做成,秦始皇、汉武帝,恨不能同时遇见。既已同时遇到了,韩非却被囚着,司马却被看轻。”那是悲伤同时的知音靠不住啊。说到李斯的怕韩非子,武帝的看轻司马相如,是知道得深,处置得确当,而出于势的不得不这样。这是所谓形迹好像不相知,心里却相知的。贾谊很远的迁降到长沙,后来在宣室召对,文帝甚至于说,好久不看见爷;自己说超过他,看见了才知道不及他。君臣的中间,可以说相知了,可是文帝不知道贾生的治安策,却只知道他鬼神的回答:这是所谓形迹好像相知,心里却不相知。刘知几有了高超的学问,被时人所看轻,等到他三次做史臣,二次进东观编史,可称知遇了。可是论到史才,却千里降逐着,议到史事,却一语不合:这是所谓形迹相知,心里却不相知的。讲到形迹相知的,不是像贾生的相知了不用,就像刘知几的用了不相信。心里相知的,不是像司马相如的亲近了被看轻,就像韩非的被谗了遭到杀害。大丈夫求知于当世,能得像韩非、司马相如、贾谊、刘知几,也算好极了,可是他们得到的像那般,失掉的像这样。像可靠,像不可靠;像可以相知,像不可以相知:这是遇合的知,所以难说啊。

庄子道:“天下的治方术的,都把他所有的,当做不可增益了。说到耳目口鼻,都有所明,而不能相通。”却都把自己所治的,以为不可增益,这是不自知的过失。天下少自知的人,所以相知的很少。世上相传萧颖士能够识李华做的《(-di战场文》,便说他有真的赏识。讲到文词根据在心里,它的不同像面孔;颖士不能够一看见便知道是李华做的,却含糊说华可以做得到这样,这不能说是真的相知。可是世上的能够有颖士的见识的,已经一万个中间得不到一个;讲到人的学问,原有不止于李华的,在世上哪里去觅知音呢!凡是人不能没有特别的意趣,也不能没有争心。有了特别的意趣,那末挟了门户之见,入主出奴,党同伐异的弊端出来了。有了争心,那末挟着恐惧,被人攻击,妒忌毁谤的端开了。惠施道:“逃的人朝东走,追的人也朝东走;朝东走虽是相同,那朝东走的心理却不同。”现在同走的很多,也能知道同走的心么?像可靠,像不可靠;像可以相知,像不可以相知:这是同道的知,所以难言啊。

欧阳修曾经叹息《七略》同《四部》,书目有而书已散失,说是那作者的不幸,实在悲伤文章的不足靠。可是从获麟到现在,着作的事业,能得像司马迁、班固,可说是盛极了;司马迁那是藏在名山,传给那人;班固那是他的妹班昭续成他的《汉书》,而马融伏阁来受着;这些书,在现在好比日月一般。可是读《史记》、《汉书》,而考察徐、裴、服、应诸家的注释,那中间得不到司马迁、班固的意思的,常常十分中的四五。那专门攻习《史》、《汉》的人,还没有认识古人的精微,而况泛泛地看到,爱和恨随便自己的吗?讲到不传的文章,有“部目空存”的感慨;那传的,又有“推求失旨”的弊病,和“爱憎不齐”的命运。像可靠,像不可靠;像可以相知,像不可以相知:这是身后的知,所以难言啊。

人的所以同木石不同的,是情;情的所以可贵,在互相欣悦而谅解。贤人不能显达而相与行他的志向,也将要穷困而一同乐他的道。不能活着很盛地遇合在当时,也将死了等待后世的知已。可是有那道理的,不必有那事情;形迹接近的,心思未必接近。像可靠,像不可靠,像可以相知,像不可以相知。将来的看现在,也好比现在的看从前:这正是伯牙的所以绝了弦不弹,而卞和的所以抱了至悲痛号呼的缘由啊。

说到小雀啁啾地叫,和着的很多;茅草芦苇黄黄自白的,分散的很多。凤凰高飞在八千尺以上,梧桐孤生在八十丈的地方;知道他和着的少,没有同伴,却不能屈折来从众人的,也是势啊。所以君子发愤着述,忘记了吃;隐晦地自修,不知道老的要到,所以求适合我的事罢了。哪里能够拿有限的生涯,来追逐无穷的毁谤和名誉呢?

4. 章学诫巜知难》的翻译 知之难乎哉

翻译:知道文章难呢?说到人的所谓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容貌就算啦。

《知难》章学诚 节选: 为之难乎哉?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知其名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知言,我知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

译文: 做文章难呢?知道文章难呢?说到人的所谓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容貌就算啦;读他的书,知道他的文章,知道他所以做文章才算相知呢。知道他名字的是很多的,知道他的文章的,一千个中便得不到一百个;知道他的文章的已很少了,知道他所以做文章的,一百个人中得不到一个了。

可是天下的人都说我知道文章,我知道所以做文章了:这是“知”的“难”啊。大家都知道《易经》是占卜的书,孔子读了,却知道文王有忧患而作,这是圣人的知道圣人。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他活动的年代,是乾隆年间至嘉庆初年。

在学术上这是很特殊的年代。 处于这个时代,章学诚堪称是一位特立独行者。

他善于独立思考,认为做学问应有“别识心裁”,不能盲目跟着风气跑。他看出问题的要害所在,指出考证学风的背后存在严重的弊病,只满足于细小问题的考证,忘记了治学的大方向。

故此,章氏学术在当时不被认可,自称“颇乖时人好恶”,甚至被视为“怪物”,诧为“异类”。但他毫不气馁,勇敢地顶着风气走,并且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在致钱大昕的信中,他说:“载笔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

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 章学诚的巨大贡献,还应包括他对中国学术传统有精湛的论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在诸多学术领域对辩证法有透彻的运用;推进历史编纂理论,提出改革历史编纂的方向,等。

当然章氏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有的地方尊古太甚,未能免俗;由于他当时所能利用的思想资料有限,致使其哲学探索的命题是具有近代意义的,而其论述却不得不采用大量“中古”式的概念、语言,这当然影响其阐发的深邃和严密,也影响别人对他思想的理解和评价。

5. “知之难乎哉”全文翻译的内容是什么

全文翻译如下: 懂得(知道、明白)(一个人)真是难啊!人们说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容面貌;读他的书,明白他的话(思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罢了。

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的人,一百个人中不到一个。然而世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是“懂得”的难处啊。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起源(鼻祖),司马迁读《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这是贤人懂得贤人啊。

没有司马迁那样(高远)的志向,而想明白屈原的志向,则几乎不可能啊。 1.原句出自章学诚的《知难》,原文如下: 为之难乎哉?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知其名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

然而天下皆曰我知言,我知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 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

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志者,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彰者,盖不少矣。 刘彦和曰:“《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

盖悲同时之知音不足恃也。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於势之不得不然。

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

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

刘知几以卓绝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

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丈夫求知於世,得如韩、马、贾、刘,亦云穷矣;然而其得如彼,其失如此。

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此遇合之知,所以难言也。

庄子曰:“天下之治方术者,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夫耳目口鼻,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而皆以己之所治,为不可加,是不自知之过也。

天下鲜自知之人,故相知者少也。世传萧颖士能识李华古战场文,以谓文章有真赏。

夫言根於心,其不同也如面。颖士不能一见而知其为华,而漫云华足以及此,是未得谓之真知也。

而世之能具颖士之识者,已万不得一;若夫人之学,固有不止於李华者,於世奚赖焉?凡受成形者,不能无殊致也;凡禀血气者,不能无争心也。有殊致,则入主出奴,党同伐异之弊出矣;有争心,则挟恐见破,嫉忌诋毁之端开矣。

惠子曰:“奔者东走,追者亦东走;东走虽同,其东走之心则异。”今同业者众矣,岂能皆出於同心?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

此同道之知,所以难言也。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

然自获麟以来,着作之业,得如马迁、班固,斯为盛矣。迁则藏之名山,而传之其人;固则女弟卒业,而马融伏阁以受其书,於今犹日月也。

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駰、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得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此身后之知,所以难言也。

人之所以异於木石者,情也;情之所以可贵者,相悦以解也。贤者不得达而相与行其志,亦将穷而有与乐其道;不得生而隆遇合於当时,亦将没而俟知己於后世。

然而有其理者,不必有其事;接以迹者,不必接以心。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此伯牙之所以绝弦不鼓,而卞生之所以抱玉而悲号者也。

夫鶡鹊啁啾,和者多也;茅苇黄白,靡者众也。凤高翔於千仞,桐孤生於百寻,知其寡和无偶,而不能曲折以从众者,亦势也。

是以君子发愤忘食,闇然自修,不知老之将至,所以求适吾事而已;安能以有涯之生,而逐无涯之毁誉哉?(《文史通义》) 2.作者: 章学诚,清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原名文酕、文镳,字实斋,号少岩。

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章学诚自小对文史有浓厚兴趣,立志追求学问。

26岁肄业国子监。28岁在京师事大学士朱筠,得以尽览其丰富的藏书,并与往来朱门的名流学者研讨学术源流及异同,学业大进。

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应乡试中举,翌年中进士。曾援授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

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自以为“迂流”不合世用,不愿入仕,在保定、定州、归德等地书院讲学。

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

6. 郁离子.正已篇 本性难易文言文翻译

本性难移 【原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明刘基《郁离子·正己篇·本性难移》) 【注解】1、楚太子:楚考烈王熊完(前290-前238)的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熊悍(前268-前228),于前238-228年在位。楚考烈王于前262―前238年在位。

楚考烈王继位后,以春申君黄歇为令尹,赐其淮北地12县,迁都寿春。楚、赵结盟,楚考烈王令春申君以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史记》说考烈王有三子(楚幽王、楚王负刍、楚哀王)。

《战国策》说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氏,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2、梧桐之实:梧桐的种子。

相传梧桐树为凤凰所栖,梧桐的种子为凤凰所食。3、枭:一种与鸱鸺相似的鸟,即今猫头鹰。

同“鸮”。读作xiāo。

4、春申君:战国时楚国贵族,后成为楚国的令尹,把持楚国的朝政,姓黄,名歇。他的门下养有食客三千,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和赵国的平原君都以善养士闻名于战国,合称“战国四公子”或“战国四君子”。

5、何与:犹言何干。宋周密《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此守臣职也,于都吏何与焉?”明李贽《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冤不冤与此人何与,但恐傍观者丑耳。”

清李渔《闲情偶记·颐养·行乐》:“人之行乐,何与于我?”6、朱英:战国时楚国的谋士。是春申君黄歇门下最为著名的食客之一。

7、狗偷鼠窃:即“狗盗鼠窃”,亦类于“鸡鸣狗盗”。像鼠狗那样的盗贼。

后也用来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二·方国珍始末略》:“今复遣数舟,狗偷鼠窃。”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南朝萧詧《愍时赋》:“加以狗盗鼠窃,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8、亡赖:即“无赖”。

本义不务正业。后亦指不务正业的人。

《汉书·高帝纪下》:“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金史·孔彦舟传》:“孔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

亡赖,不事生产,避罪之汴,占籍军中。”《新唐书·李纲传》:“后太子寖狎亡赖,猜间朝廷。

纲频谏不听,遂乞骸骨。”9、宠荣:犹尊荣。

这里是“使尊荣”的意思。《史记·礼书》:“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

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夫富贵宠荣,臣所不能忘也;刑罚贫贱,臣所不能甘也。”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明唐顺之《告病疏》:“臣某本樗栎粗材,过蒙陛下甄录,使得待罪翰林,此宠荣之至极。”

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或者在白话文之类里找出一点古气,反过来替古董增加宠荣。”10、玉食:美食。

《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孔传:“言惟君得专威福,为美食。”

孙星衍疏:“玉食,犹言好食。”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

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诗:“太官荐玉食,野人徒美芹。”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你也忒清高,撇下了朱门玉食,到这陋巷觅簟瓢。”

鲁迅《坟·春末闲谈》:“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11、荐:进;进献。

这里指提供装饰精美的鞋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

《梁书·袁昂传》:“未遑荐璧。”又如:荐酒;荐璧(进献璧玉);荐贿(奉献财物)等。

12、珠履:珠饰之履。《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唐储光羲《同王维偶然作》诗之八:“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龚骞《九秋诗》:“锦丝卧织双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13、国士: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战国策·赵策一》:“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14、寤:通“悟”。

醒悟;明白。15、李园:赵国人,曾作过春申君的舍人。

【译文】 楚国太子熊悍用梧桐的种子喂养猫头鹰,并希望它发出凤凰那样高雅的鸣叫声。春申君说:“这种鸟生性凶猛,与别的鸟类极为不同,不可能改变,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朱英听了这话,就对春申君说:“您知道猫头鹰是不可能因为食物而改变它的本性而成为凤凰的,可您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盗鼠窃一样的无赖之徒,而您。

7. 最新初中文言文助读第56篇知人不易的翻译

原文: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翻译: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