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名词解释**
1. 诗词:主要指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统称。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它起源于上古社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2. 五言诗、七言诗:指每句诗有五个或七个字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唐代尤为流行,如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著名的七言诗。
3. 民间歌谣:指流传于民间的口头诗歌,往往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如《江南曲》、《茉莉花》等。
4. 长短句:指句子长短不一的词体,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这种词体句子长短自由,便于抒发情感,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一首长短句词。
5. 小令、慢词:词的两个主要类别。小令指的是篇幅较短的词,慢词则是指篇幅较长、节奏较慢的词。两者都注重抒发情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就是一首小令。
6. 赋、比、兴:古代诗歌的三大表现手法。赋是指直接陈述事物的特征或作者的情感;比是指用事物来比喻作者的情感;兴是指通过事物的描写引发作者的情感。
7. 诗言志,歌咏言:出自《尚书·虞书》,意指诗是用来表达意志和情感的,而歌则是用来吟咏和抒发情感的。
8. 声依咏,律和声:出自《礼记·乐记》,描述了古代音乐与诗歌的紧密关系,即音乐的节奏要与诗歌的节奏相协调。
9.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10.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