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与反思-生活常识-春风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12-23 16:36:35
答案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与反思

 《南辕北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之一课。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参考!

 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寓言故事以前就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寓言故事都是利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有的学生甚至提前看过这篇寓言故事;而且寓言故事的内容一般比较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有兴趣。但是,对于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如何学会的,并与同学交流。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可按以下两个步骤教学:(1)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寓意。教学时要注重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 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 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五. 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 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生2:我们应该听别人的劝告。

 生3;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同桌交流)

 3. 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生: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要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