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垢,拼音为“měnggòu”,意为受到污辱。
在古代汉语中,“蒙”字有受、遭受的意思,而“垢”字则指的是污秽、肮脏。因此,“蒙垢”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遭受羞辱、污辱的状态。这通常指的是一些不光彩、令人难堪的事情,让人颜面扫地。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蒙垢”一词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物在受到羞辱、侮辱后所处的尴尬境地。例如,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中,伍奢提到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尚“慈温仁信”,是文武双全的人物。而次子员则“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伍奢在描述次子员时,用了“蒙垢忍辱”一词,表示次子员能够忍受羞辱,坚持不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坚韧品质才能成就大事。
在现代汉语中,“蒙垢”一词虽较少使用,但在特定语境下,仍能表达出受辱、受难的意思。例如,在描述个人或企业遭受舆论攻击、名誉受损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蒙垢”来形容所处的不利局面。
总之,“蒙垢”一词简洁明了地描绘了受辱的状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概念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以期克服困境,实现个人或集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