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等提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基本特征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中心论点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