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家和健身爱好者喜欢说一句话: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来特指饮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与生活环境。在我看来这句话可以变成:You are what you read. “你阅读的书籍造就了你”,以此来表达我对阅读的看法。
近几年网络小说日渐兴盛,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深深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IP产业化和微博、微信的频繁使用,使人们更乐于也更习惯阅读简短、快节奏、片段化、无需思考的文字。诚然,这些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便于获取知识和信息,是我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且在短时间内碎片化阅读是不可逆的过程。但长时间阅读不需思考、可以快速翻页的快餐文学,会导致词语匮乏,理解能力变差,注意力极难集中,没有深度阅读、深度思考的能力,也减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相反,好的文学作品会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不断思考,从而提高专注力,锻炼逻辑思维。而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它们经过数代人的淘洗、检阅、鉴定,不论在什么时代,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让人读后为之赞叹动容,这种能力是快餐文学远远无法企及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带着功利目的去读书是初始阶段,急于从书中找到什么,可能会失望而归,不为“黄金屋”、“颜如玉”去阅读,而是仅仅从兴趣出发,作为爱好,慢慢将阅读变成习惯,会发现更多阅读独有的乐趣。
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它所带来的愉悦与影像不同,阅读时会产生画面感,会随着文字想象、思考,将自己暂时置身于另一个时空。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回去看诸子百家争奇斗艳,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看盛唐四方来贺,八方来朝;看19世纪的雾都伦敦,看15世纪的巴黎圣母院,看20世纪的东京。“读书不会让你活得更好,但可能让你活得更多”,世界那么广大,时光那么漫长,如何走完?唯有阅读,用思想遨游,去体验未曾体验过的生活,看没看过的风景,认识无法认识的人,经历不会经历的人生,追溯不能参与的历史,体验不可触及的未来。阅读是自己与作者思想的交锋与碰撞,是对自己思维眼界的延伸,透过书籍,与作者交流,恨不能跟着书重活一遍。也是通过不断的阅读才慢慢意识到阅读时既要沉浸其中,也要留一丝清明在外,不让自我被作者的思想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