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的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以下请继续阅读《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能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并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相遇应用题的策略,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数学课,研究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问题—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说到“相遇” ,你怎么理解?
大家想一想, 相遇问题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
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主要运用:速度×时间=路程 这一关系式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新授课
(一)出示问题
小萍和小明分别从家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分钟两人在学校相遇。小萍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75米。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谁来读给大家听?
谁来说一说这段话的意思?
这段话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谁能来解释一下?
(二)多种方式理解题意
1、演一演
除了用语言表达这段话的意思,大家能不能用其它方式表达这段话的意思?
我们能不能把两人相遇的过程表演一下?
谁愿意跟老师来表演?
你打算怎样表演?
情景表演:
(1)老师不动:有意见吗?
为什么要一起走?(体现同时)
(2)老师反向走 (体现相对)
(3)学生表演(中间停下来:体现相遇)
我们来看一看小萍和小明是怎样走的?(课件动画演示)
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了?
小结:
通过我们这么一演,我们再来看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觉?
(更清楚、明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题意了)
借助表演能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题意。
2、画一画
(1)我们能不能把这段话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试一试。
(2)汇报展示: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
与上一个同学比较,好在哪里?
你认为哪一个同学画的把已知信息和问题表示的更清楚?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
你认为用线段图表示信息和问题,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三)解决问题
出示线段图: 怎样解决呢?
同学们,现在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做在练习本上.
汇报(教师板书,
65×4+75×4
谁来解释一下这种做法?(指线段图,来前面讲解)
谁还有问题吗?
老师:总结:路程+路程=总路程
谁还有不同的做法?
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4?总结: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质疑并出示方法)
(四)回顾整理
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相遇问题的?
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借助表演、画一画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理清思路,所以遇到问题寻找帮助的办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
(五)练习
1、下面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为什么这样解决?
2、现在两车相遇了吗?
怎么解决?
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你有什么发现?
3、其实相遇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会解决吗?
4、下面的问题你能读懂吗?会解决吗?
画一画,试一试。
谁来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三、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
(1)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相遇问题”解题方法的归纳,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模拟表演、整理中去感悟“相遇问题”特征及解题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2)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自主整理信息——理清数量关系;借助直观线段图——探明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答——自主建构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简单的相遇问题,还将简单的相遇问题进行了变式,使学生深刻理解了“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延伸出工程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