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朋友来家探望,聚在一起聊了很多事情,关于生活琐事、关于烦恼忧愁、关于爱。下午走在路上,脑子里忽然跑出来了很多念头,很想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早一些发现身边的幸福。可是当吃过晚饭,提笔要写的时候,竟然一下子大脑空白了。
也许是潜意识在告诉我,有些东西,不能太过一厢情愿,自己认为好的,不见得适合别人。自己还没有完全看透的道理,还是先沉淀沉淀再说出来吧,省的误导他人。
然而,即便如此,却还是忍不住想要讲一些自己近来的所思所悟。毕竟这些思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喜悦和平和。
先说第一 点 吧——爱,是 “ 如你所是 ” ,而 “ 非如我所愿 ” 。
有这一点感悟与我的老公有关。前几天发生了的一些事情,平心而论,我本应是被指责的那个人,但是老公的一系列反应却出乎了我的意料,带给了我极大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让我忽然间认识到,老公对我的爱是那么的厚重而深沉。之前,我总爱斤斤计较一些生活琐事,什么不好好看娃、不会照顾人、不够浪漫、爱打游戏、爱睡懒觉什么的,一下子显得那么渺小而不起眼。
是啊,这就是他爱我的方式,不是我所想象的样子,但是确实是不打折扣的爱。
而我所计较的琐事,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当中的、所谓的“爱的样子”罢了,那些是我觉得他“应该”为我做的,或者他“欠”我的。有这么一层期许存在,便看不到他真实爱我的方式,永远都觉得自己是个被亏欠了、被冷落的那个人,全然没有了被爱包围的幸福感,因为我根本就没 看到 他对我的爱。
说得再白一点,我没有尊重他爱我的方式,而是自以为是的瞎指挥,总想要改造他成为“更好的老公”。
而我的丈夫,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我,他只想着一件事——就是爱我、包容我,所以才能在我最孤立无援时,在精神上给予我绝对的信任和支持。
这便是他爱我的方式,“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我本就爱你本来的样子”。
再说第二 点 吧——心理边界。
我不知道心理学上是否有这个名词,又或者学术上它的定义是什么,但是我在这里所想说的“边界”是指,一个独立的成人能控制和涉及到的范围。
打个比方,有多少事其实是我们在干涉别人的事?
比如,曾经你帮助过的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来帮你,便心生怨恨。
你为他人提供帮助,那是你的事;他是否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反过来帮你,那是他的事。且不论对错,只划定边界,这其实是两回事。不把这个搞清楚,便很容易生出愤怒来。认为别人欠你的。
其实没有谁欠谁,只是你做了你想做的事,而他没有做你希望他做的事罢了。若对方是个德行不好的人,以后不再理他便是,何苦怨恨?
本来你当初的帮助就是你自己的决定,你原可以不帮的,选择权在自己手中,既然已经选择了去帮助,那便是自己的事了,与对方无关。也就无所谓对他之后的所作所为心生怨恨了。
最后 说第三 点 吧——爱与尊重。
这个命题有点太大,我只说一点点与孩子有关的感悟吧。
爱你的孩子,其实就是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
他偏就是如此这般。他偏就是不那么聪明、不那么漂亮、不那么活泼开朗,那又如何?如果真相就是如此,就不爱了吗?
即便他不那么聪明、不那么漂亮,不那么活泼开朗,那又如何?他依然是我的孩子。
我尊重他的不聪明,而且欣赏他的敦厚;
我尊重他的不漂亮,而且欣赏他的纯朴;
我尊重他的不活泼开朗,而且欣赏他安静善良。
是的,是尊重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想要去改变什么。
他本就如此,爱他便可,何必要雕刻他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为人父母都不能够爱他本来的样子吗?
“那可不行,将来不受欢迎、不够成功、不够讨人喜欢,可怎么办?”这些其实是父母自己的焦虑,与孩子无关。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足够的爱,他自然会有勇气、有自信走好自己的路。因为,他知道他没有后顾之忧,他有十足的底气和满满的爱,又有什么难过的坎呢?
近来所思,零碎叠杂,只因这番沉思带给了我喜悦和平静。所以,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希望可以带给他人益处。
愿你我都能享受到平静的喜悦,体会身边的爱与幸福。
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