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孔子53岁的时候仍然一介布衣,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寻找从政机会。他很想做官,实现胸中的政治抱负。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来到宋国的边境,孔子对子贡说,“听说宋国的太宰正在为国君招贤纳士,子贡以为如何?”子路说,“以老师您的贤能,一定能够获得宋国国君的器重。”孔子听了很高兴,于是找到宋国的臣子子圉,请他将自己引荐给太宰。子圉知道孔子的名气,也知道他曾多次碰壁,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因此子圉不担心孔子会取代自己的地位,准备将孔子引荐给太宰,再由太宰举荐给国君,自己也能获得推举贤能的奖赏。
孔子回到子圉为他提供的寓所,告诉最亲密的几个弟子,子圉准备将他引荐给太宰。子路听完非常高兴,“我听说宋国太宰也是一个敬重贤能的人,他一定会在国君面前大大称赞老师。”
子贡听完连忙说道,“不可以,人都有私心,这其中必定会生变数。如果天下君主都任用贤能,为什么还会礼崩乐坏,战乱不止呢?君王的眼睛被蒙蔽,看不见贤能的人,难道不是有小人为私利从中作梗吗?像老师这样的君子,不为私利所趋,报国为民,毕竟是少数啊!”
孔子听完不高兴,说道,“宋国国君求贤若渴,这是天下人共知的事情,他所任用的太宰又是一个贤能的人,这之间还会有什么阻碍呢?”
第二天,孔子由子圉带领进见宋国太宰。太宰早已听说过孔子的贤名,对他非常敬重。他向孔子请教治国安邦的办法,孔子毫无保留,侃侃而谈。太宰听后钦佩不已,非常庆幸见到了孔子这样的贤人。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太宰忽然想起子圉还在屋外等候,说,“先生放心,我一定会将您举荐给国君。请先生先回寓所静候,不久国君必委以重任。”孔子听后非常高兴,辞别了太宰。
孔子出来后,子圉就进去,问太宰对孔子的看法。太宰说,“我已见过孔子,再看你就像跳蚤、虱子一样细小了。我准备明天就带领他去见君王。”子圉听后感到惊慌,他怕孔子受到君王的重用,那么他的才能就会受到轻视,地位就会降低。于是子圉对太宰说:“国君见过孔子后,一定会欣赏他的贤能,那么他也将把您看作像跳蚤、虱子。”太宰自知才能远不如孔子,听完子圉的话深以为然。想了一阵后,太宰决定不再带孔子去见宋国的君王了,他又不愿对孔子食言,于是假装外出办事,不见宾客,同时也不派人通知孔子,想让孔子自行离去。
孔子在寓所等了数日,迟迟不见太宰来请他,心中疑虑,准备亲自去找太宰。子贡说,“老师不用去了,太宰听了您的谈话,一定惊叹您的才学。他担心您受到国君的重用,夺取他的地位,必然不会带您去见国君。”
孔子认为子贡说得有道理,但是又不甘心就此作罢,于是又等了两日。然后他派子路去太宰府上询问,得知太宰外出办事,孔子终于相信了子贡的话,带着学生离开了宋国。
没有人愿意落得嫉贤妒能的坏名声,可关系到个人私利,谁又会在意自己国家的兴衰呢?所谓公义,无私,也只是说给那些真正的君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