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主题思想在于讲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生死一如的人生观,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及行云流水的生活境界。
本篇分十章,第一章主讲真人的境界。认为自然与人是浑为一体的,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大宗师》这篇格外重要,故将每一段文言文皆摘录疏理,从中受益。
下面分段而论:
1.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人的生命,同宇宙自然法则一样,效法天地,行云流水,一切听任自然,此为最高修养学问。
2.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知天地的运行,是宇宙自然规律的运作。知人的生命活动,根源于潜藏的生命意识,用所学知识学问去辅助探索生命的根本,获取足够的智慧,可让身心平和,尽享天年。
3.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虽然如此,仍有不妥。知识要有参照物才能认定是否恰当,而参照物不是特定的,怎么知道所言本岀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自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所言人为的东西又不是出于自然呢?知识学问需通达、辨证获取。
4.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有真人方有真知。什么是真人?古时真人,不贪求,不自恃成功,不图谋事。这样的人,过错过去不追悔,正当机遇不得意。
5.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
这样的人,登高处不颤栗,入水不沾湿,入火中不觉灼热。真人的生命功能修为达到如此境界,是因其心境已达无量无边、无知无觉、与道相合的境地。
6.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
古时真人,夜睡无梦,睡醒无忧,饮食不择,呼吸深沉,其呼吸往来至足底。
7.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众人呼吸只到喉颈。人屈服时,言语只在喉前吞吐,无主见与魄力。嗜好与欲望愈深的人,其天生的智慧(天赋)愈浅。
8.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古时真人,不乐生,不畏死,生死一如。大禹言,生寄也,死归也。活着寄宿一载体内,历经世间种种,死后仍回归休息。古时真人,淡然处世,逍遥而来,逍遥归去。
9.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不忘生命的初衷,也不追求生命的最终,生命所有际遇都欣然接受,忘掉生死,任其复返自然,不用心智去求道,不以人为的方法帮助天机,任由自然发展。
10.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真人的境界,心念纯净,无妄念,无烦恼,容颜外形清净,额上泛光,雍容自得。性情与自然同道,喜怒哀乐如四季更替自然无饰,与外界事物合宜相处,而无法知其智慧的深远。
11.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
故,古之圣人用武力灭亡敌国却不失敌国之民心,恩泽广施万世,而不仅是怜悯这一时代这一国家的人们。故,圣人的修养不只限于通达人情物理,其真正的仁慈是广济天下。
12.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择时而出,伺机行事,非贤人所为;不能看到利害的相通、相辅,不知进退存亡之道,算不上君子;为求名利而失去自己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功未成身先亡,则不能成为传播大道的真人。
13.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本可做安闲的道者,传道授业于众,而俱因忠贞先后捐躯,不能安享天年,得不偿失。
14.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
古时真人,言行仁义而不参众,处事谦逊有礼,特立超群而不执着顽固,襟怀宽广而不浮华。
15.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
神情舒畅自适,一举一动皆发自内心的欢喜。容颜和悦,德性宽厚,让人乐于归依。
16.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气度博大似拥有宽广的世界,高放自得从不受什么限制,淡然漠然,沉浸在自己绵邈深远的思想世界里。
17.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以整治为体,以礼乐为羽翼,以知识为时备,以德行为依循。以整治为体,调整向上;以礼乐为羽翼,超然行于人世。
18.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以知识为时备,是因不得已要处理世事;以德行为依循,走正道,方可至生命价值的高峰,这需真诚不懈地努力。
19.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故,其喜好是浑为一体的,不喜好也是浑一的。同类事物是浑一的,不同事物也是浑一的,因为道是浑一的。
同一性是以天道为徒,不一样是以人道为徒。
天道自然与人道不可能相互对立存在,天与人是浑为一体的,天人合一,达到如此境界的人,才可称为得道真人。
备注: 此篇写于戊戌年十二月。整理于二0二一年 一月。
附言:
此文早写于一九年,那时初读《庄子》。今整理改动了些许,但好的文字仍留下了。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 ,内篇七章,外篇十五章,杂篇十一章。
之前,读内篇前五章时,是就其要点摘录而论,读到《大宗师》这篇,觉得很重要,想每一句都详细了解写入读书笔札中。
写完后,又觉得有必要将《庄子》全书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文感,当然也借鉴前辈的思想,诠释在读书笔札里。
想,过年前完成《庄子》内篇,年后续读写《庄子》其他篇章。
以后的读书笔札专读国学经典,理解并记录所读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