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实行变法,申不害为何没像商鞅一样成功呢?-生活常识-春风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同样是实行变法,申不害为何没像商鞅一样成功呢?
时间:2024-12-23 15:41:51
答案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临死之际,当着所有人面,对商鞅说了一句如同刘备托孤诸葛亮的话,大概意思是: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段话,左看右看,我都感觉不对劲,非对孙皓晖老先生不敬,只是这段着实演绎色彩太过,进而有点伪。

(秦孝公)

伪在哪里,除了口惠而实不至,还有点棒杀嫌疑。

要知道,托孤时秦惠王赫然在列,看着自己老爹如此做派,心中会做何感想?

于是,才有了商鞅最后被清算的命运出现。

秦孝公堪称明君,同商鞅的君臣关系也算得上如鱼得水,更有一份深情厚义。

但这临终之言,却无疑加速了商君的死亡。

以上,拿电视剧,拿小说说历史有点不够严谨,不过老板心理大抵如此,却属人之常情。商鞅的死,原因无他,触犯了帝王时代的铁律:皇权排他性,仅此而已。所以啊,看上去的好老板,嘴脸都很吓人。

(商鞅)

回过头来,我们在说说申不害,看看他的老板如何样人。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其人,属郑国人,按《史记》说法,是专研”黄老之术“的大家,后续通晓黄老后,又研究自创了法家,进而成了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奠基人之一,以"术"著称。

这样的人物,在那个求贤若渴时代,当然是需要被重用的对象。

后续韩国进行了历史上最重要吞并,灭了申不害母国郑国,这个战国大才,就此成了韩国人。

韩昭侯是个年轻的帝王,对富国强兵很有执念。灭郑之后,就让申不害成了韩国相国,进而开启了申不害变法序幕,和后续十五年韩国变法时光。

这十五年间,申不害“内修政教,外应诸侯”,推行、法制,术治同时,还编练新军,韩国都城一时间练兵声迭起,喊杀震天,很是让诸侯侧目,也让国内权贵收敛言行,加强了韩王权威。

(申不害变法)

这十五年,也成了韩国最牛的时刻按《史记》说法是: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一个战国弱鸡,在申不害主政期,居然没有国家敢侵犯,韩国还能主动进攻,这功绩不可谓不大。

那么申不害后续如何从权利巅峰走下来的咧?就要说一个故事了。

话说申不害,主政韩国取得无数功绩后,名气大了烦恼事也多了起来。

人啊,成功了难免被亲戚纠缠,所谓鸡犬升天吗。

今日这个要官,明日那个要工作!

你给吧属徇私情,不给吧,又属不通人情,碰见这样的事,位高权重的人都很为难。

这不,申不害老哥就来找他说:弟啊,你贵为相国,我工作却不咋地,你是不是该安排下咧?

面对老哥要求,申不害也郁闷,有点羞于开口,后来想想自己功绩如此大,开口求君王,应该没啥问题,于是就答应了老哥要求。

(韩国格局)

随后申不害面见韩昭侯,求他给自己哥一个官当当。

一般而言,老板对自己肱股之臣,态度都会很好,诉求也会满足,安插个亲戚弄个闲职不算大事。

当年AC米兰为留住卡卡,就给了他弟弟球员合同,巴萨为了安抚梅西,也让他爹成了俱乐部职员,这除了爱屋及乌外,也是让人才尽心竭力的手腕。

可这么一个简单要求,韩昭侯却干脆利落的拒绝了。

这一拒绝就让申不害不好想了。

话说我功劳如此大,平时啥也不求你,安排个亲戚上班咋了,一点面子不给啊?

韩昭侯一看申不害生气,就冠冕堂皇解释说:老师啊,我按你平时教导我的方式行事哦,你教我治国不能徇私情,要按功劳大小提拔人,今日你的私人请求我当然要拒绝啊,这是不徇私情啊。

我要是答应你的请求,给你哥封了官,不就是违背了授官规则和你的教导吗?

(韩王)

这一下,让申不害吃瘪了,感情这是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惹下的祸啊。

随后无奈的他,只能自己给自己找台阶给下,说:君王真是论功授爵的人啊。

看完韩昭侯做派,还有申不害无奈,我对申不害充满同情之余,也觉得他很幸运。

因为他的老板,韩昭侯是个死脑筋的老实人,但不算真的好老板。

死脑筋的人,没那么多心思,才让申不害得以善终,却让韩国的变法彻底失败了。

作为大臣,特别是有责任感的柱国之臣而言,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做了多少事,而是成帝王师。帝师才是读书人的终极追求,让君王对自己言听计从,这样的快感,是除当权臣帝王外最愉悦的事。

但,这却有个前提,那就是君王是明白人,因为遇见不明白的君王,这事做的往往就要翻车。

君臣配合的好,君王给臣子信任,这臣子只要德才兼备,国家就会兴盛,反之就要遭殃。

(秦惠王)

而一个信任臣子,又没啥小心思的人,真能当好帝王吗?

答案是不可能,帝王如果没了心思,也就没了主见,失去了主见,这帝王就是不智的。由此才有了韩国变法的失败,和申不害的得以善终。

而这一切,就在韩昭侯拒绝申不害时刻得到了体现。

体现啥,体现了韩昭侯言听计从背后的呆板,还有小气巴拉的格局。

这是两个标签,即是君王的标签,也可以套用在老板上。

行事呆板,意味着失去变通,没了变通,就无法再复杂环境下即坚守原则,又具怀柔之道,也就是所谓的行事“外圆内方”

。没这样处世之道,时间长了臣下还有跟随者必定不好想。

格局小气,正面看是不徇私情,反面看则有刻薄寡恩之意在内。

不徇私情是好事,但太过了就是问题,这也是为何不少老板,会为了能力非常员工养闲人根源。因为这是一个性价比问题,即便违反原则,却也是变通之举。好的激励,让人更加卖力,这是领导艺术,但面对最佳员工的一毛不拔,反而冠冕堂皇的说,规矩如何如何,那就是刻薄寡恩了。

(君王多刻薄)

由此可见,这韩昭侯就是一个被所谓的规则束缚禁锢的庸主。

相较于秦孝公举国托付,他少了变通和大气的格局,也少了些许人情味。

所谓礼法不外乎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不近人情者,少有不为大奸佞者,那一刻的韩昭侯不算奸佞,却是个独夫。

这样的人,不懂如何分利,不懂如何施恩,这样的变法,又如何会成功?

说完这多,再看标题,我们可以深刻的感觉到一点。

懂得分利的老板,可怕,因为棒杀之后,杀人于无形。

不懂分利的老板,可怕,因为小气之后,刻薄又寡恩。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老板才是好老板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和一下就好,做事不要非左即右,中庸之道能成至理名言,就在于此。

秦惠王虽然杀了商鞅,却保留了商君之法,还在后续不断用利益分配为手段,制衡秦国朝局。

即不学秦孝公举国相托,也不学韩昭侯刻薄寡恩,一毛不拔,因为斗争和格局从不是非左即右,利益分配也不是一气给一人。

后续的秦国诸王也有样学样,各个如此,由此才有楚国外戚的崛起,军功集团的出现,旧贵族的渐渐没落,和秦国变法的彻底成功,极致最后的秦始皇一统六国。

至于韩国,呵呵哒了。(这里不谈格局,只论管理,杠精求放过)

这都是祖宗传下来的管理智慧啊.......

原典再现: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

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