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作家作品-常识百科-春风百科
> 常识百科 > 列表
明清传奇作家作品
时间:2024-12-23 15:18:22
答案

明清时期,传奇剧本是南戏系统各剧种的统称,尤其以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声腔的剧目最为活跃。据统计,现存约有2600种剧本。这些剧本常常通过“改调”手法,适用于不同声腔,创作自由度较高。

明代初期,如《琵琶记》等元末剧目经过改编,广泛流传于民间。朱元璋的推崇对这一阶段的传奇创作有一定影响。早期作品多出自朝廷官员和名流之手,受阶级和宫廷旨意影响,内容倾向于忠孝节义和功名报应等主题。然而,《寻亲记》等作品如《金印记》、《跃鲤记》、《绣襦记》等,通过批评豪绅、讽刺世态、揭露家庭矛盾和歌颂爱情,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明代后期,传奇创作达到高潮,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杰出代表。作家如梁辰鱼、张凤翼等专注于昆曲创作,作品数量众多且风格多样,如《鸣凤记》、《磨忠记》等,对社会黑暗和统治集团的批判尤为深入。尽管如此,这些作品在思想上仍有局限,如对清官和帝王的幻想,以及对爱情的陈词滥调。

明末清初,剧作发展转向反映现实,李玉等苏州作家的《清忠谱》等作品延续了斗争题材。入清后,作品转向民族英雄和民族气节的颂扬,如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清初,李渔、万树等人的作品也有所贡献,但乾隆后,文化专制削弱了传奇创作,宫廷戏剧如《劝善金科》等占据主导,传奇艺术渐趋衰落,但折子戏却因昆弋之争而有所发展,成为戏曲舞台上的重要形式。

明清戏曲理论方面,徐渭、王骥德、吕天成等人的著作系统总结了创作和表演,李渔的理论尤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明清戏曲理论的瑰宝。

扩展资料

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剧中许多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