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口语为什么啰嗦-百科-春风百科
> 百科 > 列表
人的口语为什么啰嗦
时间:2024-12-23 15:15:47
答案

其实,“啰嗦”这个词儿的本身就很“啰嗦”。字形一定要加个“口”。你去查字典、辞海,在“罗”字下边就找不到“罗索”、“罗嗦”这些词儿。有人或许会说,“啰嗦”指人的讲话,所以要加“口”;可是,“罗锅”、“罗汉”都是人,为什么不加“亻”旁呢?有人或许又会说,“啰嗦”的“啰”读阴平,而“罗”读阳平,要减少多音字。好吧,那为什么“啰”就可以承载多音呢?“啰嗦”“啰苏”“啰唆”读阴平;“啰唣”读阳平;“啰音”“啰唝曲”读什么?《辞海》没有注出。还有一个轻声,《现代汉语词典》说:“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你放心好~/照章纳税,自然是应该的~!”可是这两个例子,语言中有lou、lao、lei等几个声音。为什么一定要读luo的轻声呢?再说,“啰嗦”的写法原本就有多种,“罗嗦”“啰嗦”“啰苏”“啰唆”“噜嗦”“噜唆”,现在要定于一尊,不觉得太霸道了吗? 说人的口语啰嗦,是就整体状况而言。有人的口语不啰嗦,那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说人的口语啰嗦,是与文章比较而言。有人主张文章要向口语靠拢。但是,这是相对的,必须讲条件。就生动性和丰富性而言,这是对的;如果从逻辑性、准确性、科学性、简洁精练等方面说,这句话就错了。搞反了。 口语受到时间的局限很严重。一句话说出,很短的时间,对方一听而过;如果想要回味,只能根据记忆;记忆与原话很难一致。 为了弥补,只好多说几句,多说几次,以求加深印象,牢固记忆。同样的意思,多说几句,多说几次——这就是啰嗦。 还有一个弥补方法: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多音节词,让人家当时就听得清楚明白一些。例如,单说“鸠”,怕人听不明白,就说“雎鸠”;单说“琴”,怕人听不明白,就说“琴瑟”;单说“潇”,怕人听不明白,就说“潇潇”;单说“棣”,怕人听不明白,就说“棠棣”。通过组词来增加音节,古已有之;单音节词在语言中的比例,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克服口语所受时间的局限,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下来。人类不约而同地都在语言诞生之后又创造出文字,标志着人类发展的崭新阶段——文字的创造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从具体的技术层面来看,写字比舌头拨罗拨罗要慢,正好有利于思考,从而提高语言的质量,不简洁不行。汉字的创造,对于提高汉民族思维的水平,也有着极大的作用,有时一个字顶得上一大段话。可是,有人却说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这种说法,实际是一种倒退,是一种下滑,是一种在西方语言理论指导下的“语言理论”,是一种放弃汉民族语言文字的错误理论。这样的话,越是从著名学者的嘴里说出来,就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口语的啰嗦,与口语所受空间的限制有没有关系呢? 啰嗦的口语,只能在很小的范围里传播。试想,面对着几万人的大会场,不管你的扩音设备如何高级,作报告的人的语言,必须十分简洁,十分精练,而且要多断句,最好两个字一顿,三个字一顿,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你罗嗦罗嗦看! 机场话别,大都十分啰嗦。翻来覆去,说一遍,再说一遍。但是,这种啰嗦有个特点:不多的几个关键词,多次重复。电报拒绝罗嗦,要求简练。不简洁就要付出代价。电话也要求简练,但是比起电报来,可以容忍一些罗嗦。写信也是,可以多说一些内容。 伊妹儿发明以来,免费手机推广以后,啰嗦有了条件,倒成了时髦。交流手段越方便,语言越啰嗦。在这越来越罗嗦的语言中,人类的生命,就迅速地被消耗掉了。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