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检查主要是看临床表现和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检测。轻的免疫力降低,主要靠临床表现来判断;重的免疫缺陷则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免疫检查
免疫力检查是怎么回事?免疫力的评估主要靠两方面,一是临床表现,二是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检测。
1、较轻的免疫力降低,主要靠临床表现来判断。当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者免疫系统不健全时,感冒、扁桃体炎、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腹泻、过敏等疾病就会反复发作,此时最好就医检查宝宝的免疫力了。
其次,医生也可能会让宝宝做一些化验,包括 免疫五项 、化验查血锌铜等 微量元素检测 、以及 血常规 。
2、重的免疫力低下,也就是医学所说的免疫缺陷。免疫缺陷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出来,并且检测的实验室指标是客观的。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吞噬功能等三方面的检测,80%的免疫缺陷都可以被发现。免疫缺陷主要有三大临床表现:反复感染、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患恶性肿瘤。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免疫力低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生病”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宝宝的免疫力不能单纯以是否“容易生病”或者感染的次数多少来衡量。以感冒为例,不能说1年患10次感冒的宝宝就比1年患1-2次感冒的宝宝在免疫力方面有问题。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感冒通常3-5天就好了,而免疫力有问题的人往往不易恢复,可能还会发展成肺炎;正常人感冒,用几天药后就好了,而免疫力有问题的人治疗效果差。另外,反复发生中耳炎、反复皮肤感染、其他反复感染,影响到生长发育,要注意有免疫力问题。
免疫五项
免疫五项:包括 IgG、IgA、IgM、IgE、IgD的正常值及增高和降低的意义,可以了解宝宝免疫方面的状况。
项目 正常值 增高 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 6-16g/L 慢性肝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征、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 760-3900mg/L 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急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反复性呼吸道感染、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妊娠后期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 400-3450mg/L 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缔组织疾病、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等。 蛋白丧失性胃肠炎、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 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 1-4mg/L 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葡萄菌感染等。 遗传性或获得性IgD缺乏综合征、重症复合性免疫缺陷症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 0.1-0.9mg/L 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血清病、变应性亚败血症等)、哮喘、寄生虫感染、T细胞功能不全症、急性肝炎、肝硬化、风湿性关节炎、小儿腹泻等。 复合性免疫缺陷病、无γ-球蛋白血症等。
其他免疫检查详解
微量元素检查 :人体健康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儿童时期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等。
铜: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铜总量减少,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从某种意义上说,微量元素比维生素对机体更需要。铜缺乏可以导致长期反复感染。铜主要参与造血及酶的合成,儿童缺铜也可导致贫血、发育迟缓等。
铁: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缺铁问题,缺铁会使血红蛋白合成降低,引起缺铁性贫血。铁参与构成血红蛋白,运输和储存氧。由于铁是制造Hb的原料,不足可使Hb合成量减少,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铁供应不足可引起贫血。儿童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锌:锌也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小儿缺锌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差、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功能降低。
镁:镁是维持机体代谢的重要微量元素,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催化剂,几乎参与人体的所有新陈代谢过程,儿童缺镁能引起蛋白质合成系统的停滞,荷尔蒙分泌的减退,消化系统机能异常,脑神经系统障碍等,获得镁的最好办法是多吃绿色蔬菜、胡萝卜、面粉等,常喝硬水。镁能激活多种酶,儿童缺镁容易感到疲劳,免疫力下降。
钙: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钙在维持肌肉兴奋、酶的激活中起重要作用。儿童缺钙可导致儿童佝偻病、生长停滞、骨软化症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膳食结构不合理或儿童偏食、挑食可导致缺钙。因此,在学龄前对儿童进行合理的补钙是非常必要的。在补钙过程中,补充维生素AD非常有必要,这样可以保证钙质的最佳吸收和利用
血常规 :血常规化验是了解宝宝免疫力的化验项目之一。血红蛋白的减少可能代表贫血,缺铁性贫血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补体的检测
补体的检测包括总补体 (CH50)、补体C3(正常值为0.85-2.00g/L)、C4(0.12-0.40g/L)、B因子、补体组分裂解产物(C3c、C3d、C3a 、 C4a 、 C5a 、Ba 和 C5b-C9 复合物等补体裂解片段)、C1 抑制物(诊断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补体系统异常包括先天异常和后天异常,前者见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补体各个单一组分缺陷病等。后者分补体含量增多和降低,增高见于部分感染性疾病早期,降低的原因有:
1、免疫机制激活而消耗了补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病者、高球蛋白血症等;
2、补体合成减少,如某些慢性肝病、小儿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等。
【补体检测临床意义】
补体C3 :C3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个组分,它是补体两条主要激活途径的中心环节,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对C3的研究日趋重视。
补体C4 :C4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一个重要组分,它的测定有助于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治疗和病因探讨。
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新鲜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比较复杂的血清蛋白。补体是一个多种血清蛋白组成的复杂系统。它除了具有溶血作用和一定的杀菌作用外,还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参与一些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补体并不随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加而升高,只有在疾病情况下才出现波动。
要机体发生炎症时,补体值可以增高,但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患和变态反应性疾患,补体值往往下降。因此,临床上动态观察补体值的变化,以这一类疾病的诊断、病因研究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项目 正常值 增高 降低 补体C3 1.12 ±0.55mg/L(1.01-1.86) 见于各种传染病及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肝癌等。 主要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关节疼痛等。 补体C4 0.553±0.109mg/L(0.16-0.47) 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等。 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侯群、肝硬化、肝炎等。 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50-100kU/L(CH50) 血清补体值增高:可见于许多炎症疾患以及阻塞性黄疸、糖尿病、急性风湿热、皮肌炎、甲状腺炎、结节性结肠炎、菌血症、急性心肌梗塞、各种传染病、肺炎、肿瘤等。 补体减低: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休克、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痢疾的反复发作、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细胞免疫检查
细胞免疫检查: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检查。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辅佐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细胞等。主要有淋巴细胞转换试验、FBC玫瑰花试验、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毒试验和NK细胞活性测定。
异常结果:
1、T淋巴细胞:可用于T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类以及判断T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CD3分子表达于所有成熟T淋巴细胞的表面,是总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CD3+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以及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主要见于免疫缺陷病,如AIDS、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以及联合免疫缺陷病等。亦可见于恶性肿瘤、SLE、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2、B淋巴细胞:SmIg+细胞增高:常与B细胞恶性增殖有关,主要见于慢淋、毛细胞白血病以及巨球蛋白血症等。SmIg+细胞减低:主要与体液免疫缺陷有关,常见于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和细胞免疫有缺陷者均可检查。
【细胞免疫检查正常值】一般呈阴性结果。有些试验则是在一定的参考值范围内。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
【正常值】IgG8.44-19.12g/L
【临床意义】
1.年龄与血中Ig含量有一定关系。
2.免疫球蛋白异常
(1)低Ig血症: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二类。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损和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种情况是Ig全缺,如Bruton型无Ig血症,血中IgG<1g/L,IgA与IgM含量也明显降低。另一种情况是三种Ig中缺一或二种。最多见的是缺乏IgA,患者易患呼吸道反复感染;缺乏IgG易患化脓性感染;缺乏IgM易患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获得性低Ig血症,血清中IgG<5g/L,引起的原因较多,如有大量蛋白丢失的疾病(剥脱性皮炎、肠淋巴管扩张症、肾病综合征);淋巴网状系统肿瘤(淋巴肉瘤、何杰金病);中毒性骨髓疾病等。
(2)高Ig血症感染:各种感染,特别是慢性细菌感染可使Ig升高。如慢性骨髓炎、慢性肺脓肿,血IgG可升高。子宫内感染时脐血或生后两日的新生儿清中IgM含量可>0.2g/L或>0.3g/L。自身免疫病、肝脏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汗肝硬变、隐匿性肝硬变)患者可有3种Ig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IgG和IgM升高明显。各种结缔组织病中常见Ig升高。SLE以IgG、IgA或IgG、IgM升高较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以IgM增高为主。
M蛋白血症:主要见于浆细胞恶性病变,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A
【正常值】0.6-3.4g/L(浊度计法)。
【分析变异】浊度计法分析变异系数CV=8%。
【生物学变异】
1.升高社会—经济学因素(黑色人种)约可升高20%-75%,60-80岁老人约升高15%-60%,雨季较旱季约高20%。锻炼约升高14%,冬季较夏季约高10%-14%。肥胖女性约升高30%,男性约升高4%-30%。
2.降低新生儿显著减低达98%-100%,3-5岁儿童约低50%,口服避孕药约降低11%-40%,妊娠约升高20%
【药物影响】
L-门冬酰受酶通过增加肝脏合成IgA的作用约升高30%-60%,嗜酒者如继续饮酒可导致IgA升高。
甲基强的松龙致43%病例的IgA明显降低。甲苯、二甲苯和苯的职业接触者其IgA明显降低,嗜酒者戒酒一年以后可降低。右旋糖苷导致IgA降低。
【病理学变异】
1.升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α-重链病、良性低蛋白血症、酒精性肝硬化、活动性慢性肝炎、多发性硬化、风湿病、感染性疾病和接种。
2、降低见于小肠病、肾脏病、癌、夸希奥科营养不良、医源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原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无γ-球蛋白血症。
免疫球蛋白M
【正常值】IgM0.5-1.96g/L
免疫球蛋白D
【正常值】IgDxxg/L
IgD的生物学功能未完全阐明。妊娠末期、大量吸烟者、IgD型骨髓瘤患者血清中IgD含量升高。
免疫球蛋白E
【正常值】IgExxg/L
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急性或慢性肝炎、IgE骨髓瘤、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gE含量升高。
体液免疫检查
体液免疫主要是由B细胞承担,反映体液免疫的项目有B细胞及其亚群计数、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或自身抗体水平、补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测定等。
(一)B 细胞及其亚群计数
由于淋巴细胞表面有一种抗原称为CD抗原或CD分子(已发现130余种),不同的淋巴细胞类型有不同的CD抗原。通过采用单克隆抗体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群淋巴细胞的CD 抗原来计数淋巴细胞的数量。B细胞表面抗原为CD19 或 CD20。根据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为B1(标记为CD5+CD19+ )和B2(标记为CD5-CD19+)细胞。前者为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产生低亲和力的IgM、IgA和IgG3抗体,参与抗细菌感染的黏膜免疫应答,还能产生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与自身免疫病相关;后者为T细胞依赖性细胞,可产生高亲和力抗体,是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B细胞,还有抗原提呈和免疫调节功能。外周血中B1细胞和B2细胞的百分比正常值分别为(0-0.964%)和(1.45%-9.49%)。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B1/B2淋巴细胞亚群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B1淋巴细胞亚群与狼疮活动性显著相关。
(二)B 细胞功能检测
1.免疫球蛋白 (Ig) 测定:(1)IgG、IgA、IgM 定量检测:用散射比浊计进行测定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正常值为:IgG 6.94-16.18g/L,IgA0.7-3.8g/L,IgM 0.6-2.62g/L。高于正常值为B细胞功能亢进,低于以下值为B细胞功能缺陷:IgG<2.5g/L,IgA<(0.05-0.1)g/L,IgM<(0.05-0.1) g/L。表1列举不同疾病的血清 IgG、IgA和IgM水平变化。(2)IgE的检测:包括IgE 总量测定和过敏原特异性 IgE检测,前者正常值为0-100IU/ml,数值与年龄相关,因过敏与非过敏者的总 IgE 水平有较大交叉,因此总 IgE 测定对于筛查过敏性疾病的意义不大。但也有资料显示婴幼儿总 IgE 增高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大,成人总 IgE 水平低(< 50 mg/L)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小。过敏原特异性 IgE检测为检测针对某种过敏原的特异性 IgE 类抗体含量。经典测定法为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为体外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也可用皮肤试验或点刺法。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适于:①严重的皮炎及皮肤划痕症阳性患者;②皮肤试验可能激发过敏性休克者;③有毒、非水溶性或高度致敏作用的抗原;④食品过敏原等。皮肤试验和接触性过敏的诱发是检测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两种常用方法。
2.特异性抗体应答反应 主要是检测机体接触各种病原抗原后产生抗体的能力。免疫缺陷的患者抗体产生能力低下或缺如。
(三)自身抗体检查
自身抗体是B细胞针对自身抗原成分所产生的对自身组织或器官起反应的抗体,自身抗体可以针对细胞内成分也可以针对细胞外成分。根据影响的范围,自身抗体可以分为器官特异性和器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1.器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1)类风湿因子(RF):是抗人类多克隆 IgG Fc 段的自身抗体。一般实验室检测的类风湿因子是 IgM 抗体 。因为类风湿因子最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检测到,故得此名称。一般正常人类风湿因子滴度为 1:80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存在类风湿因子,甚至是高滴度的,也不能做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依据。约 1%-5% 健康人群体内存在类风湿因子。
(2)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以细胞的核抗原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使用不同的血清稀释度(滴度)可以对血清中抗核抗体行半定量。结果以阳性(滴度)、阴性表示。还可描述荧光图谱,如均质型、周边型、斑点型、核仁型等,各型提示存在不同种类抗体。抗核抗体通常作为各种针对核抗原的不同抗体的筛查实验。抗核抗体检测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重要实验室依据。
(3)抗双链DNA抗体(ds-DNA 抗体):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临床诊断、判断预后以及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程度。
(4)抗可提取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 )抗体:血清中针对一组水溶性、可使用盐水提取的核抗原成分的抗体。抗ENA 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病有效的实验室检测(表 3 ),包括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等的诊断。
( 5)抗 Sm 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高度特异性,但诊断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只有15%-30%呈阳性,与病情活动无关。亚裔和非洲裔阳性率比白种人高。
(6)抗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特征性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和系统硬化症患者血清中也可阳性。
(7)抗SSA和抗SSB抗体:两者常同时存在,是干燥综合征的特征性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也可存在上述两种抗体,尤其是明显对光敏感而无肾损害的病人。此外,新生儿狼疮综合征也可出现抗 SSA 和 / 或 SSB 抗体。
(8)抗 Jo-1 抗体:是针对组氨酰-tRNA 合成酶的抗体。与皮肌炎关系较密切。虽然仅 25%-30%的皮肌炎病人抗 Jo-1 抗体阳性,但具有较高特异性。在合并有间质性肺部疾病的皮肌炎患者抗Jo-1 抗体阳性率较高。
(9)抗 Scl-70 抗体:是针对DNA 拓扑异构酶 I的抗体,与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关系最大,阳性率约 30%。
(10)抗组蛋白抗体:与药物性狼疮相关。
(11)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ANCA):主要有2种免疫荧光类型,即分布于细胞浆 (cANCA) 和分布于细胞核周围 (pANCA)。cANCA 与 Wegener's肉芽肿有关,滴度与临床表现严重性相关。
(12)抗心磷脂抗体:约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2.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此类抗体较多,而且不断有新的抗体被发现和应用于临床。由于仅仅是针对特定组织或器官抗原产生的抗体,所以这类抗体主要与相对应的组织器官起反应,引起这些组织器官的损害。一般这类抗体在诊断相应的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存在高滴度抗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