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知识百科-春风百科
> 知识百科 > 列表
唐诗闲读:“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时间:2024-12-23 19:13:27
答案

梅花在中国花卉的地位是崇高的,它曾经有一度与牡丹一起争夺中国的“国花”称号(虽然现在中国仍然没有定下国花是哪种花,但主要生于黄流流域的牡丹和主要生于长江流域的梅花,仍然是最有力的争夺者, 它与兰、竹、菊一起列为花中“四君子”,它又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都是坚韧与高洁的象征。梅花是中国特产,因为梅花的习性,因此被寓意不畏霜雪严寒,凌霜傲雪,坚贞不屈。它美丽、清香、挺拔,传芳几千年,是中华之魂魄,代表中华气节,是民族和英雄的象征。同时它又寓意吉祥喜庆、美满和谐,有“春信之花”之名,是报春的使者。

(寒梅)

大约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栽培引种梅花,因此历史上吟咏梅花的诗歌作品很多,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称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香不是为了争春,就是只管香;王安石说它:“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再冷,它也要坚强地开着;那个善于画墨梅的王冕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总之,众多文人对于梅花均投去了赞扬的目光,留下了赞美的诗篇,但晚唐的李商隐却有一首埋怨甚至是恨梅花的诗,这首诗是《忆梅》,即便是恨,也是满怀回忆的,全诗如下:

(王冕的墨梅诗)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我们知道,李商隐基本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原因是他夹在老师和岳父之间两难选择,最终在“牛李朋党之争”中成了无可奈何的牺牲品。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才华,他六、七岁就能诗文,十二岁开始独立养家,二十五岁便考中进士(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白居易当年中进士时,写诗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可见唐代中进士有多艰难)。

(王冕《墨梅》局部)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仕途不畅,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梓州(就是现在的四川三台)刺史柳仲郢之请,到梓州充任幕宾,他本来只是想到这里暂时抚平悲伤,但没想到,到四川之后,他一住就是数年,独处异乡,寄身幕府,李商隐感到十分的孤独苦闷,这年春天,他在百花盛开之中唯独不见梅花,于是写了这首诗,因为不见梅,所以要《忆梅》。

(张大千的《观梅》)

“定定住天涯”,定定,有“死死地、牢牢地”的意思,这当然透出无可奈何的意思,为什么要“定”呢?因为诗人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无力地在异乡待着,住天涯,诗人现在所在的梓州距长安约1800里,虽然远,但还远称不上天涯,但在诗人心中留下的却是“天涯一般远”的感觉,因此他说“天涯”,这种天涯是心理上的“天涯之感”。

(齐白石的“梅花”画)

“依依向物华”,只因为一腔的悲苦,满腹的憋闷,诗人想到了踏春,寻找春天的踪迹,“物华”指的是春天的景物,他想在百花争艳里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当然,他最终没有找到,因为他发现他最喜爱的梅花早已凋谢了。

当然,也正因此,他因爱生忆,由忆转恼,进而递增成恨,写下了最富有深情的句子:“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所谓的“去年花”,是因为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没有见到梅花是因为梅花先春而开,等到百花开遍时,它早已花凋香散,梅花当然不是开的去年花,它只是花开得早,而早开的梅花,让他想到了自己,诗人正如同梅花一样,他少年早慧,才名早播,甚至还早早登上了进士第,但真正到了大展雄才的时候,他却经历一系列的不幸和打击,甚至到他进入四川之后,生出了“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他已经完全消沉颓唐了,一个绝世不二的英才,在命运的摧残下,心灰意冷了。

(寒梅)

诗人与梅花一样是早秀先凋,因此,对着百花,诗人想到了梅,由花及人,诗人不由得生出“寒梅最堪恨”的嗟叹。他哪里是恨梅花,他爱极了梅花,甚至由梅花想及了自己,诗写到这里,就戛然收束了,自自然然,浑然天成,全无雕琢之痕,清代文人纪晓岚评价这首诗是:“末二句用意极曲折可味,但篇幅少狭耳。”其实这首诗,短虽短,却意绪浑然,要表达的感情全部自然流露,真切而自然,是李商隐五言绝句里少有的佳作。

当然,在李商隐死后,人们还在为他一生未曾展才而遗憾,他是真正的“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或许正是因为命运的捉弄,才使李商隐成了我们看到的李商隐,他的诗还在千载而下散发着如寒梅一样的馨香。万物造化,亘古如此。

(【唐诗闲读】之118,图片源自网络)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