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作为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的曲名,其主题源自古辞中对江淮水深、无梁可度的描绘,表达了远望思归之情。齐王融的“想象巫山高”和梁范的“巫山高不极”加入了神女阳台的传说,与古辞的思归主题有所偏离。南朝诗人如虞羲、刘绘等在同题创作中,主要咏唱巫山神女的故事,将《巫山高》视为普通诗题,如王融与沈约、谢朓、刘绘等人的作品。
首四句通过想象描绘巫山的迷人景象。诗人并未亲临,而是借助《高唐赋》和《神女赋》等作品的描绘进行想象。首句明确表明“想象”,之后的景象围绕阳台梦雨的传说展开,如薄暮中的阳台曲,云霞卷舒、蘅芷香气,都化用了相关文献中的描写,暗示神女的存在,营造出迷离的氛围,透露出期待和想望的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神女可期的期待,如楚怀王与襄王的梦境,诗人希望梦境变为现实,神女“纷在瞩”。然而,这种愿望终究虚幻,诗人在怅然中感受秋风拂过庭院的绿枝,仿佛神女的飘渺踪迹,给人以恍惚之感。整首诗通过想象与幻觉,展现出诗人对神女的向往、期待和失落,以及对神女飘渺形象的细腻描绘。
尽管宋玉的《高唐》和《神女》赋虽有丰富的神话和描写,但诗境更为空灵飘忽。此诗通过提炼和想象,创造出富有诗意和文采的意境,为后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的典范。
扩展资料
《巫山高》为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中存有《巫山高》歌辞。自南北朝至唐代,有多家诗人以《巫山高》命题为诗。此类《巫山高》诗,无一首离开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之巫山神女朝云暮雨之情旨。诸家写景,翻复不脱此境。南北朝的王融,以及唐代的卢照邻和李贺等诗人作过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