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的原作者是黄贻钧,后来经彭修文大师改编成民族管弦乐。1935年初,黄贻钧在苏州担任小学音乐教员时,通过他人介绍,成功考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下属的国乐队,担任演奏员一职。某次,百代公司在制作一张民乐唱片时,急需一段约5分钟时长的乐曲作为填补。于是,音乐部主管任光委托黄贻钧负责完成这项任务。尽管黄贻钧并未系统学习过作曲技巧,但凭借内心的热情,他顺利完成这首作品。由于创作时未设定标题,国乐队的陈中根据乐曲欢快的氛围,将它命名为《花好月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指挥家彭修文将富有江南丝竹特色的《花好月圆》改编为民族管弦乐版本,并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广受好评。起初,由于黄贻钧创作此曲时未署名,彭修文误以为这首曲子是任光所作。后来,有知情人向中央电台反映实情,这一错误才得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