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尊贤》原文及翻译
原文:
尊贤之道,其义一也。虽在穷阎漏屋,而庸夫粗人,不可以不敬也,其择人也又甚精焉。夫取人之术也,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其说何也?与圣人君子而犯谓逆,犹执辔而策驽马也,亦可以致远矣,而道得行矣。而求圣人君子,盖难矣。夫圣人君子,盖难遇而不易得也。夫得贤人犹得石也,治天下犹运诸掌也。
夫贤者,国之宝也;忠者,德之主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与之语,未终而辞。去之,则见之于桑野之间,又与之语,未终而辞。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尧为民忧。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禹、皋陶皆进用之,汤举伊尹,武王举太公,齐桓公举管仲,皆尊贤以为相。及其成功,一也。
译文:
尊贤的道理,它的意义是一致的。即使在小巷陋室中,那些庸俗浅陋的人,也不能不敬重他们。而在选择贤人时,又必须非常精明。选取人的方法,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来共事,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为什么呢?因为同圣人君子一起办事,即使偶尔有过失,也可以指出他的错误,这就好像驾驭劣马而手里握着马缰绳一样,虽然劣马不听使唤,也可以把它牵到远处,使道路畅通无阻,而政治主张也能得到实行。然而要找到圣人君子,实在太难了。圣人君子,是很难遇到而不容易得到的人才。得到贤人,就好像得到宝石一样,治理天下就好像在手掌上运转东西一样容易。
贤人是国家的瑰宝,忠臣是道德的主宰。君子是法度的根本。根本清净,水流就清洁;根本污浊,水流就污浊。从前尧帝在草野之中发现舜,同他谈话,还没有谈完,舜就告辞离去。尧帝又在桑林野地之间找到舜,同他谈话,还没有谈完,舜又告辞离去。尧帝因为得不到舜而忧愁,舜帝因为得不到尧帝而替百姓忧愁。尧帝死后,三年丧期完毕,舜帝避开尧帝的儿子,到南河之南居住,这时天下诸侯朝见天子或去诉讼打官司,都不去找尧帝的儿子而去找舜帝;歌唱的人也不歌颂尧帝的儿子而歌颂舜帝。因此人们都说,舜帝是上天安排做天子的。这之后舜帝就进入中原,登上了天子位。后来夏禹、皋陶都被任用,商汤举荐伊尹,周武王举荐太公望,齐桓公举荐管仲,都是尊重贤人,任用他们做宰相。等到他们成功的时候,道理都是一样的。
尊贤的道理,是古今一致的。然而世人往往不尊重贤人,这难道是贤人的过错吗?这实在是在位者的过错啊!如今有人走路,一定是走平坦的道路,乘船一定是选择平稳的航线,饮食一定是选择美味的食物,服饰一定是选择漂亮的款式。贤人,是国家的美味,是国家的漂亮服饰啊!
尊重贤人,是帝王的根本啊!不尊重贤人,是亡国的先兆啊!虞舜帝尊重贤人,所以帝位安定而太平;秦二世不尊重贤人,所以帝位危殆而灭亡。尊重贤人,是安定太平的根本;不尊重贤人,是危殆灭亡的先兆。古代的圣王,尊重贤人,举用贤人,所以能长期保持天下太平。
解释和阐述:
《说苑·尊贤》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尊重贤人的重要性。刘向通过引用古代圣王如尧、舜、禹、汤、武王等人的例子,强调了贤人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贤人是国家的瑰宝,是道德的主宰,是法度的根本。只有尊重贤人,任用贤人,国家才能安定太平,政治才能清明,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同时,刘向也指出了世人在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