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的秧歌艺术以其独特的唱词闻名于民间歌舞领域,与传统的民歌和戏剧性质的秧歌有所不同。它是临县口头文学中的瑰宝,融合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展现出雅俗共赏的魅力。
首先,即兴编唱是伞头秧歌的独特之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和氛围中,歌手们通过情感触发、事件感怀、交流互动等方式创作,避免了空洞无物的演唱。每一首秧歌都像一首有生命的故事,深入人心。
其次,伞头秧歌的唱词结构灵活多样,常见的为四句一首,包含七字句、十字句、九字句和十二字句等格律。无论采用何种结构,都强调深层意蕴、完整结构和巧妙结尾。这种艺术性体现在歌词的丰富性和表达力上。
语言艺术方面,伞头秧歌以地方方言为基础,语言通俗易懂,流畅自然,既非书面文学的严谨,也非原始口头语的粗糙,而是经过加工提炼,具有鲜明的口语美感。它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最后,临县的伞头秧歌特别注重音韵和谐。演唱时,歌词遵循方言发音,每句结尾通常押韵,四句同韵是常见形式。有些名家的作品甚至要求四句同一声调,使得音韵更为流畅,极大地提升了秧歌的艺术表现力。
扩展资料
临县秧歌是流行在山西吕梁市临县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所以又称“临县伞头秧歌”。“伞头秧歌”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黄土高原,具体指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吴堡、绥德、佳县、榆林、米脂、子洲、青涧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延安市,其中尤以临县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