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第一中学历史沿革-百科知识-春风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枣阳第一中学历史沿革
时间:2024-12-23 20:56:18
答案

枣阳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23年,美国基督教徒何伯纳牧师与当地基督教徒熊金相、熊金印兄弟筹备创建私立教会学校“福兴中学”,在枣阳播下了中学教育的火种。然而,在1932年,枣阳县长马伯援上任伊始,即“恭请各界人士捐资办学”,在县城箭厅(现枣阳市第二招待所)复办私立中学,并以“复兴”为校名,亲自兼任复兴中学董事长。当年秋,聘郭澧泉为校长,招生开学。次年5月,因受排挤,马伯援下野,复兴中学亦停办。1938年,日寇长驱直入,武汉危急。蒋玉伯回枣,征得县长王开化的支持,利用复兴中学旧址和原学产,复办私立复兴初级中学。1939年,北京大学毕业回籍的杨理恒出任复兴中学董事长兼校长,召集师生复课。几乎同时,在枣阳新市创办的私立福菴中学,经报湖北省府立案核准,于1939年8月开始招生。1941年春,湖北推行计划教育,取缔私立学校。在枣阳县长谭乃大召集下,私立福菴中学与复兴中学合并,成立枣阳县立初级中学。1947年11月枣阳解放,国民党政权瓦解,学校解散。1948年11月,余益庵随中原解放军回枣,请出余磐石、黄山农等20余人,成立“枣阳中学董事会”、恢复学校,校址暂设于福音堂,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开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枣阳中学逐渐得到恢复发展。1950年,人民政府拨发人民助学金,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校建立支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恢复班级制和导师制,教学逐步进入正常轨道。1952年,在“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学校当年招收新生16个班,分初中、初师、短师,在校学生发展到26个班1316人。由于发展较快,校舍不够,在乌金店(清朝王翰林庄园)设分部8个班,办学一年。1953年,新扩建校舍62间,办公室5间,校舍共有222间。分部迁回与本部合并。这个时候,学校建立党小组,教学秩序趋于正常,设各科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1961年,国家确定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强调以教学为中心,教师积极性很高,学校呈现出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在此方针的指引下,学校招生规模有所缩减,高、初中各9班,教职工定编86人。此后规模不断扩大,到“文革”前的1966年,高、初中增至20班,教职工增至99人。在此期间,学校对前几年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还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学习雷锋的热潮,体育活动也广泛开展起来了,贯彻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文革”结束后,全国教育迎来了春天,学校抓住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1978年12月,枣阳一中高中部被重新确立为枣阳县重点,开始从全县范围内选拔优秀师资充实一中。1981年秋,在调配优秀师资的同时,学校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择优招生。为了集中力量办好高中,县政府决定将初中部调整为顺城中学,仍与一中合设,为一校两部,实行在一中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强大的师资和优良的生源,为枣阳一中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983年,顺城中学进入襄阳地区所定重点学校行列。自此,全校高初中始形成双重重点,为重点完全中学。1984年,学校高中部被确立为湖北省108所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襄樊市重点高中。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学校迅速发展壮大。1987年枣阳一中由于发展的需要,根据枣阳县政府的指示精神,正式实现初高中分校。分校后,高中部沿用“枣阳县第一中学”的名称。1988年,枣阳撤县改市,“枣阳县第一中学”更名为“枣阳市第一中学”。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枣阳一中教职工从1987年的210人,到2004年增至342人;班级逐年增加,班额逐步扩大,从1987年23个教学班,发展到2004年的51个教学班;由原来每班50~60人,发展到班平90人左右;学生总数由原来1000多人发展到4560人。

81年来,枣阳一中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抗战时期,学校经历多次搬迁,办学经费极度匮乏,办学条件很差,除桌凳外,几乎没有实验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器材。建国后,学校一方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方面依靠上级财政拨款支持,学校的面貌不断改善。1949-1956年,学校新建房屋257间。20世纪70年代前,校舍主要是坡房或平房,办学条件仍很简陋。1979年,学校校园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兴建办公大楼,改变了学校没有大楼的历史。1980年,兴建教学楼,配备功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教工会议室。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生食堂、教师单元楼、实验楼等相继兴建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在枣阳教育界独树一帜。随着形势的发展,1999年开始,学校实施历时5年的校园改造扩建工程,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校设改造,兴建了现代化的集办公、实验、教学、科研、图书于一体的综合楼,现代化的田径运动场馆和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还装备了教学监控中心和电子显示屏等。师生的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新建的男女生公寓楼,可容纳近3000人住读;47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可同时容纳4000多名学生进餐;6栋共278套教师单元住宅楼,使教师能安居乐业。学校的硬件建设已跻身湖北省先进学校之列。

自1956年枣阳一中招收第一批高中生以来,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自80年代以来,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教学质量在襄樊地区一直保持前列,在枣阳居于首位。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每年考取大专院校的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80年代国家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和预考选拔优生参加高考,枣阳一中上省线人数一直逼近百人。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高考升学率、上省线人数、考取重点大学人数都有了量和质的飞跃。历年高考几乎囊括了枣阳市(县)文理科状元。1984~2004年,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129人。据统计,枣阳一中建校以来的81年间,累计输送初中生10665人(其中建国前715人,建国后9950人),培养高中毕业生19568人,其中经国家高考上大专分数线的,截止2004年共计10130人。其中“文化大革命”10年间全国高考废停,枣阳一中没有高考生。枣阳一中的毕业生遍及海内外,据部分调查,校友中县团级以上干部和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00多人。著名校友如原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郝国道,原湖北省副省长、现省人大副主任张洪祥、贾天增,原湖北省副省长李大强,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中国航天员、航天英雄聂海胜等等。如今,历经81年风雨的枣阳一中,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办学条件、优良的教学设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厚的教师待遇、优异的教学质量正朝着湖北省示范高中的宏大目标大步迈进。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