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一位退休后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的60岁老人,决心用植树造林的方式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过度开垦,大亮山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杨善洲决定亲手种树,为家乡人民创造绿色福祉。他不仅说服了自己,也坚定了当地政府和科技人员改善大亮山的决心,最终在施甸县旧城、酒房、姚关三个乡的结合部建立了林场。
在林场成立初期,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带领职工克服困难,如在帐篷里召开首次造林会议,要求在雨季前种植大量树苗。他甚至在腿骨折后,坚持回到山上工作。林场在杨善洲的带领下,不仅种植华山松,还引入龙眼树苗和茶叶,进行多元经营,使大凉山林场逐渐繁荣起来,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善。
尽管身为义务承包人,杨善洲从未从林场领取报酬,反而经常自掏腰包帮助解决困难。他拒绝了各种物质上的诱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以服务人民为己任。他拒绝了成为顾问的机会,坚持公车公用,即使年迈也坚持与职工同甘共苦。他的清廉和奉献赢得了人们的敬仰,成为各级领导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杨善洲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和学习,国家和地方领导纷纷表示慰问和赞扬,他的精神被命名为“善洲林场”并修建纪念碑。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国党员干部学习他的坚定信念、为民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扩展资料
杨善洲(1927.01—2024.10),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2024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24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