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为何不及早禅位朱元璋,非要等死呢?-常识百科-春风百科
> 常识百科 > 列表
小明王为何不及早禅位朱元璋,非要等死呢?
时间:2024-12-23 21:29:26
答案

元朝末年,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怨声载道。白莲教大头目韩山童在淮河流域一带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他有人脉、有威望,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而刘福通则自称是“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

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人决定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反元起义,但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捕杀。

韩山童死后,韩林儿与母亲逃离家乡,来到了武安。后来刘福通继续起兵,并迅速壮大队伍,先后占领今安徽、河南许多城镇,掀起了红巾军起义的序幕。

但起义队伍总要有个灵魂人物。韩山童自称是宋朝皇室子孙,肯定要比刘福通名气要大。而且还是白莲教大头目,刘福通为了笼络天下义军人心,特别是白莲教的教徒,就不能自立为王,所以刘福通派人在砀山夹河找到韩林儿,接到亳州。

1355年,兵强马壮的刘福通把韩林儿立为皇帝,又号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

当时和刘福通一起打拼的杜遵道被封为丞相,刘福通为平章政事,福通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遵道得宠有些忘乎所以,福通不服气就把他解决了,自为丞相。不久又改作太保,红巾军政大权全在他手里,小明王就是一个傀儡。

当时全国起义的队伍很多,要说实力最强、势力范围最广的就数刘福通的红巾军了。在北方起义的,如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的郭子兴等,均打着红巾军旗号。包括南方的徐寿辉等人也是打着红巾军的旗号。

朱元璋最开始就是投奔郭子兴的队伍,由于才能突出,逐渐受到重用,后来还做了郭子兴的女婿。后来其义队伍内讧,郭子兴愤恨交加,得病而亡。由于同属红巾军,杜遵道带来小明王旨意:檄授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军中文告都用龙凤年号。

后来郭天叙、张天祐战死,朱元璋成为这支军队的老大,但他依然以小明王的部属自居。比如每年正月初一,都会设置小明王的御座,朱元璋亲率领诸将跪拜行礼。

在各路队伍中,朱元璋是最沉稳,有谋略的一个,他始终秉承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信念,默默地积蓄自己的力量,傍着小明王这颗大树,保护自身安全,而小明王作为名义上的老大,则正面和元军对抗。

五六年间,红巾军长驱直入,元朝军队使尽方法抵抗和进攻红巾军,大敌当前,谁也顾不到这个新起来的小头目朱元璋。

在小明王这棵大树下,朱元璋到势力得到迅速发展。

在这期间,他逐渐巩固地盘,扩充实力,逐渐消灭群雄,开辟疆土。而且更有利的是地理位置,他和元朝大军中间,恰好隔着三个政权,东边是张士诚,北面是小明王,西边是徐寿辉,这三个大卫星保护着,使他不会受到元军主力的攻击。等到小明王军力已被元朝消灭的时候,两败俱伤,元朝的军力也被久战削弱了。朱元璋呢,相反已经广土众民,成为最强大的有组织、有训练、有经验的势力了,可以和元军打硬仗,比一比高下了。

后来小明王再与元朝直接作战后,实力迅速衰落。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率军攻破汴梁,并派其养子王保保出兵山东,史书记载“察罕起义兵,战河南、北,击贼关中、河东,复汴梁,走刘福通,平山东,降田丰,灭贼几尽”。

小明王与刘福通被迫逃往安丰,困守孤城。

1363年,投降元朝的张士诚派手下大将吕珍率兵围攻安丰,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得到消息后,不顾刘伯温的阻止,亲率大军解围,救出了韩林儿,而刘福通战死。朱元璋依然以皇帝礼节接待韩林儿,把他安置在滁州,身边左右侍从全部换人,此时的韩林儿完全被朱元璋控制。

现在红巾军的队伍,其实真正的老大应该就是朱元璋了,现在这个时候即使小明王禅位给他,朱元璋也不会接受的。他有更大的目标。在他羽翼丰满以后,他并不想代表农民利益。

朱元璋的蜕变在他占领集庆后不久便表现出来了,他不用红旗而改用黄旗。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已经不是农民起义军了。他在与陈友谅、张士诚的争战过程中,同元将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之间没有中断书信往来。

打败陈友谅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他自称吴王,立长子朱标为世子,设立百官,这是朱元璋政权性质发生变化的标志。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他在声讨张士诚的《平周榜》中已用地主阶级的口吻诬蔑红巾军起义是“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而他自己则是顺应天时才出面收拾这各自为政的局势。

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迎接韩林儿,这时候我们都明白,韩林儿对朱元璋已经毫无用处了,等待他的一定会是死亡。果不其然,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是莫名溺水而亡,韩林儿的意外死亡宣告了红巾军韩宋政权的灭亡。

事后,朱元璋痛斥廖永忠,但人们都明白,其实这场偶然事件的背后,其实一切都是必然。韩林儿死后,朱元璋以第二年为吴元年,第三年称帝,建立明朝。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