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舆论是指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大众对某一议题或事件所形成的共同看法和评价。它能够反映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公众舆论的形成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平台、公共讨论以及个人交往等。
下面是关于公众舆论的几个条目,内容经过修改和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主导舆论:** 指在一定区域内,超过70%的人所持有的共识性观点。
2. **分支舆论:** 指同时存在的、拥有相当比例公众支持的几种不同看法。
3. **次要舆论:** 指在某些局部区域广泛存在,但尚未达到全局性影响的观点。
4. **微舆论:** 指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仅被少数人持有的意见。
公众舆论的量化指标和强度指标是分析其影响力的工具:
1. **舆论的量化指标:** 这类指标包括衡量公众数量和意见多样性的乘积。
2. **舆论指数:** 其中,LS代表度量指数,R代表相关公众人数,f代表意见分布的种类数。
3. **舆论调查:** 旨在测定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的人数占全部度量指数的百分比。高百分比的舆论通常被视为高指标,反之亦然。
4. **舆论的强度指标:** 反映调查对象在表达意见时的不同强度,通常用指数体系来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公众舆论的例子包括:
1. 媒体论坛成为欧洲公众舆论的讲坛。
2. 电视具有影响公众舆论的能力。
3. 公众舆论普遍谴责卖淫行为。
4. 随着情况的发展,美国的公众舆论变得更加忧心忡忡。
5. 人们并不普遍认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德。
6. 我希望你现在做的是,不要煽动公众舆论反对我。
7. 赫斯特和鲁斯帝国的规模,在公众舆论的性质上产生了两种反面效应。
8. 尼克松认为已经没有多少公众舆论可以争取了,他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
9. 公众舆论和核武器的实际情况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紧张局势。
10. 我拒绝了这个提议,我说这会破坏整个关系,因为美国的公众舆论绝不允许这样。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公众舆论在不同情境下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