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这个位于中国北京的著名学府的代名词,如同燕园之于北京大学,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求知梦想与追求。清华大学,其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7月,那时它还只是游美学务处附属的游美肄业馆,直到1911年4月更名为清华学堂,1912年10月再次更名,成为清华学校。直到1928年,它最终以国立清华大学之名享誉国内外。自此,清华园与清华大学密不可分,成为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近春园,清华园却有幸幸免。后因奕誴长子载濂继承并在此地建园,但因载漪与义和团的事件,清华园最终被收回并荒废。然而,外务部的决策为清华园带来了新生,游美学务处的上奏使得此地得以建设肄业馆,清华学堂应运而生,并于1911年正式开学。1913年,清华学校将近春园等地并入,进一步拓展了校园的规模与内涵。如今,清华园不仅是清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今日的清华大学,其发展脉络从清华园向东和向南延伸。清华园内的中国古典建筑,如工字厅和水木清华,以及近春园,构成了校园内的古典风格区域。而沿工字厅向东,直至二校门、清华学堂、大礼堂、图书馆轴线,呈现出鲜明的西洋建筑风格,展现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再向东,更可见苏联风格的建筑群,彰显了不同历史时期与文化的交融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