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张彭春受清华学堂之邀,携妻带女移居北京,担任教务长职务。在那个月的11月,他的第二个女儿呱呱坠地。张彭春一直仰慕印度诗坛巨匠泰戈尔,对他的诗歌情有独钟。泰戈尔有一部诗集名为《新月集》,因此,张彭春为新生女儿取名为“新月”,英文名唤作“露丝”。此时,他正与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源(西滢)等文学界的朋友共同酝酿一个文学社团,但社名尚未确定。
在讨论中,张彭春提议以“新月”为社团名称,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引起了朋友们的共鸣。他们对这个提议表示赞赏,于是,“新月社”就这样诞生了,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了他对女儿的爱,也寄托了他们对文学新月般清新与美好的追求。这个社团的成立,标志着他们文学事业的新篇章,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扩展资料
中国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导演。字仲述,1892年生于天津。1908年毕业于南开学校。1910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哲学,同时刻苦钻研戏剧理论和编导艺术。1916年回到天津,协助其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主持南开中学并任南开大学教授,同时兼任南开新剧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从事外交工作。后移居美国,1957年7月在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