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经济流派是如何阐述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问题-百科知识-春风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不同的经济流派是如何阐述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问题
时间:2024-12-23 21:31:42
答案

 所谓货币中性问题,实际上就是货币是否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问题。也就是说,货币是否仅仅是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而并不使消费、投资、产量、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关于货币中性的争论只能放到货币经济模型框架中进行。

 按照货币理论界对货币中性的一般解释,“如果名义货币供给变动引起初始均衡的破坏,新的均衡与所有实际变量数值 和货币供给变动同时达到,货币就是中性的。否则,货币就是非中性的”。因此,判 断一个特定模型中货币是不是中性的标准 是,确定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均衡的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或者,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化。因为相对价格或利率的变动包括了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动,货币就不是中性的;如果名义货币余额变化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那么,所有的实际变量,包括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 在内,都不会改变。如名义货币供给的倍增只引起了绝对价格水平的相应提 高,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

 由于在新古典理论家的头脑中,存在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两分,这样在理论上人为地创造了货币理论(总量理论)和价值理论(相对价格理论),以分别解释货币总量问题和商品交换的相对价格问题;前者以费雪的数量论和剑桥方程为基础,现代版本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而后者以马歇尔局部均衡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价值理论为核心,现代版是阿罗-德布鲁模型。

推荐
© 2024 春风百科